心理学听起来是那么的高深、实用和诡秘。但施杞真正学习了才知道,心理学与其说是洞察人之所想,不如说从人的行为语言去找寻人生理的状态。
人的行为并不是从心出发的,而是身体状况所呈现出的表象。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情况,不完全是孩子主观意识导致的,没法用此评价孩子乖不乖。这都是孩子的生理决定的。
大人无端发火,暴躁哭泣等状况也不是大人不想控制、脾气古怪,而是他身体的病症在支配他去做这些事。
更别说突然固执的老人,抑郁暴躁的老人。
那些旁观者说着,“你要坚强”“你要控制”,“你应该如何如何”时,旁观者不知道眼前的人需要的是精神用药和心理疏导,而不是所谓的有意志变化。
施杞在这节课结束后感慨万千。她摸着自己的大脑庆幸着它的健康,也因为这节课,她看世界的眼光发生了变化。
施杞想到了经她手的那些老人们,除了一开始得到医生诊断的阿兹海默症,大部分老人发脾气,记性差,家属和子女都没当回事。
他们说的最多的是,“真磨人,再这样没人管你,就给你送养老院去。”
他们都忽略了老人们行为表征下的生理变化。
这些生理变化可能是老人的身体缺乏某种营养元素,可能是老人正在某种疾病里挣扎,也可能是老人的大脑已经衰老到出现异常。如果家属们能早一点将老人送医院治疗,或许就能多给老人们一些体面和一些人生值得。
施杞在笔记本上将这条记下,她以后开办养老院,在这些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顾及到。
她刚写下这些,电话就响了,是胡阿姨的。
“小施啊,上次你说我那个中介费是可以给我介绍三个阿姨的,还算不算数啊?”
“算数啊,当然算。何阿姨怎么了吗?”
何阿姨最终补齐了一千六的中介费,照理说她是不会不好好做的。、
虽然何阿姨的中介费也可以有三次介绍工作的机会,可她已经有一份餐馆的工作,是没有精力和时间在白天再多一份其他长工的。
“小何挺好的,很会哄人,我妈跟她一起也很开心。就是她来的太迟了,没有一天是十点之前的,我也是老人啊,我每天这么迟睡,早晨六点就要来接她的班,我吃不消啊。”
“那我帮你换一个。”
“你能不能先不告诉小何,正好她明天休息,你找个新阿姨我们先试试看,万一不行,还是要小何来。”
施杞挂了电话就找出了第二个阿姨的电话。第二个阿姨的小孙子康复了,她正处于没什么事做的阶段。
这个阿姨姓洪,头发里好多白丝,看起来比何阿姨要大很多,但步伐矫健,眼神精锐。
最关键的是,她说她是常年失眠的人群,晚上只需要三小时睡眠,很适合晚上陪睡的工作。
雇主胡阿姨见了没什么挑剔的,只是简单的嘱咐了几句,毕竟能不能行还是要等试过工才知道。
描述和真正干活是不一样的。
不知道洪阿姨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不知道老人能不能适应新的阿姨。
一切就看明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