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老百姓们相信了裴稹是周清源之徒,因为《算经再解》摆在那里,如果不是周清源的徒弟,那书是谁写的?
他们也相信裴稹与嘉宁县主没有什么,因为这位嘉宁县主乃是一个神仙般的人物,根本不染凡尘,她给大家留下的最后印象,还是为了祖父和父亲,与陛下对赌,虽然天灾真的降下了,但一个十三岁的少女,有这样的勇气和孝心,还是很值得夸赞的。更何况王萱离开京都之后,裴稹立刻命赵元在京都中为王萱澄清各种不利的传闻,尤其是有关她是“灾星”的说法。王萱平日谨言慎行、低调无比,她在民间的名声,也因为倾世容貌,陛下的数度逼迫,和“王娘子智擒恶妇人”这个故事,达到了顶点。
至于裴稹的身世,所有人都很好奇,包括文惠帝都暗中调查过,但不论他们怎么查,都查不到裴稹的过往,连他父母何人都查不出来。
但裴稹本人就是反驳这个流言的有力证据,随着他个人能力的充分展现,所有人都不相信,这样的气度,这样的人才,会出身低贱。
人们或许会被一时的风向迷晕了头脑,但清醒过来,仔细思考,还是能看出其中争斗的痕迹,愈发不信那些传言,只以自己所见,选择站在符合普通百姓利益的裴稹、历来声名极好的王氏一边。
崔邺偷鸡不成蚀把米,气愤不已,正当此时,宫里又出了状况。
听说七夕日,文惠帝心血来潮,跟着宁婕妤踏出了十数年未曾出去过的皇宫,还在长街上遇到一位佳人,回去便发了高烧,口中念叨不休,醒来后命张未名在京中大肆搜查,要寻找一位三十多岁的裴姓妇人。
因为牵挂裴氏,文惠帝已经十日未曾踏进后宫了。文惠帝年事渐高,当年旧事反倒一一涌上心头,活在他记忆中,从未有半分不好的裴氏,此刻便如同仙人一般,愈加美化,成了他心头的朱砂痣,不能忘怀。
越是得不到,就越牵肠挂肚。
德妃本来就因为司月儿分去宠幸,而成为宫里的新笑话,这时又输给了一个不知道还在不在人世的女人,怎能不令她气恼?
兄妹二人相见,互相倾诉自己的难处,因着敌人都姓“裴”,更加同仇敌忾,发誓要让裴稹在前朝后宫,完全失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