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释兵权
转眼就到了冬天,赵匡胤登基已经一年了,诸事都还顺遂,可就是有一件事让他夜不能寐。
赵匡胤召集赵普、卢多逊、吕余庆、刘熙古等来商议,这会儿赵普已是枢密副使了。“赵先生,我想改一下年号,你看如何?一是那些老丞相都该退了,范质、王溥都是前朝老臣,不适合我朝新气象,我要推行均田、大宋刑统,没有新人不行。另外,军队也要改,‘都点检做天子’这样的事不能再发生了,你看如何改?”
吕余庆跟随赵匡胤多年,他比较了解赵匡胤的想法,也知道改革迫在眉睫,但如何改呢?现在人才青黄不接,用老臣去实施新政,恐怕不得力,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最恨改革。吕余庆道:“开科举,让天下读书人都有进阶之路,能为大宋服务,用文人统治天下,天下就太平了。将来,用文人州官代替武将的节度使,地方政务、法务、财务和军务分开,可以防止节度使专权。”
赵匡胤道:“我当初就有这个想法,要用文官来统治国家。武将可以夺国,但不能治国。这事现在就办,要快办特办!”
赵普则道:“三位老丞相可以辞职,但范质在大周时曾经为周世宗编撰《周刑统》,我深感佩服。《周刑统》比此前历代编撰的刑律典章都要好,不如让他继续编下去,我们需要一部《大宋刑统》作为上至皇帝下到子民都要遵守的根本大法。只有人人守法,人人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这个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赵匡胤也同意让范质去做。当年冯道曾经为周太祖郭威守墓,如今范质就去为周世宗完成刑统吧。
赵普又道:“如今国泰民安,我大宋要开启以德治国的太平盛世,皇上刚才说要改国号,不如就改为乾德吧!”
赵匡胤一听,便说:“我要的就是依法治国、以德治国,让天道在地上得到践行,那就叫乾德吧。”赵匡胤又说道:“乾德好!我们实行的就是上上之德!”
赵普乘机拿出一份奏章,道:“这是臣的奏折,请皇上御览!”
赵匡胤点点头,拿起笔,就想批复。
这时卢多逊站出来,缓缓道:“皇上,乾德是伪蜀用过的年号!”
赵匡胤一听愣了,立即叫刘熙古查查。
刘熙古动也不动,也是缓缓道:“皇上,乾德的年号的确是伪蜀用过的。”
赵匡胤尴尬地看看赵普说:“你看看人家,人家卢多逊和刘熙古到底是翰林学士出身。赵普你得赶快多读读书了。”说着,赵匡胤拿起毛笔,对着赵普的脸就点。赵普不敢躲,只得让赵匡胤在脸上画。
卢多逊看不下去了:“皇上,赵先生公务繁忙,没有时间看书,情有可原。”
赵普暗想:“你这个卢多逊,不是坐实了我不看书的事实吗?”曦宁宫内,杜老夫人正和女儿赵月枝说着话,赵月枝守寡在家已经很多年了,没有儿女,赵匡胤当了皇上,便封她为燕国长公主,赵匡胤同时给她物色夫婿,他心里属意的是殿前副都点检高怀德。
赵月枝没见过高怀德,不乐意自己这样被哥哥左右,她有自己的想法。她一边帮着杜老夫人织布,一边想跟杜老夫人说话,她想让杜老夫人跟赵匡胤说说,不要把她当政治牺牲品。她噘着嘴,还没开口呢,杜老夫人倒是先说起来了:“瞧你这样子,你是觉得我当了皇上他妈了,何必在这里做样子织布,是不是?”
她老实地点点头。
杜老夫人道:“我就是做给皇后看的,皇后母仪天下,要懂得体恤民情,懂得为天下女子做榜样。女子不孝敬公婆,不助耕勤织,不看好孩子,她的丈夫就不得安生,就不可能真正为国家出力。”
赵月枝心里不服气:“娘,你这几匹布就能让天下男人都为国出力了?”
杜老夫人点点头:“对!我们不能上战场为国杀敌,但能在家里做好后勤,让他们在阵前放心。”
赵月枝停下手里的活儿,道:“娘,那你是说我就得嫁给那个高怀德了?”
杜老夫人道:“高怀德是天下人都敬仰的英雄,当年跟你哥哥西征,出生入死,后来又帮助你哥哥夺天下,将来还要西征、南征、北征,蜀、南唐、北汉,让天下尽归我中原大宋!这样的英雄你不嫁,你要嫁给谁呢?”
赵月枝听着,不禁有点儿动容:“天下如果能统一,以后不再打仗,倒是很好!哥,他真的要统一天下?”
杜老夫人点点头。赵月枝道:“可是,如果我嫁给高怀德,我就不会希望他出征啊。丈夫出征,那是一个女人的噩梦,如果他有个三长两短,难道我还要重新做寡妇不成?”
杜老夫人摸摸赵月枝的头:“女儿啊,你生在皇家,这是你的命!”
赵月枝流泪了:“我就不要这个命!”
杜老夫人从墙上取下一把剑,道:“这是你父亲的剑,如果你不要这个命,就问问这把剑吧!赵家的人只有一条命,就是为国尽忠!”
“可我是女人啊!”
杜老夫人摇摇头:“女人也一样!”
杜老夫人把剑交给赵月枝,“拿着吧,去你的夫家,把它好好保存,将来交给你的儿子、孙子,让这把剑的精神永远地流传下去,大宋的强大需要你们一代一代的付出!”
赵月枝含着泪水,接了剑。
这时,门外太监进来通报:“太后,皇后来看太后了!”
王燕儿当上皇后以后,对杜老夫人越发敬重和孝顺,不过杜老夫人却并不买账。
杜老夫人对赵月枝道:“王燕儿太会做人了,反而让人不放心,她没必要对我一个老婆子那样假仁假义的。她这样做,恐怕是想让她的孩子做太子,这个我不会答应。你想想,大周为什么到了你哥哥的手里?就是因为周世宗让一个小孩当皇上,女人干政,然后是孺子当皇上,国家必遭祸害。”
赵月枝道:“娘,您想得太远了吧?哥哥身体那么好,传位的事还早着呢。”
杜老夫人摇摇头:“如果一定要有一个恶人,那只有我来做了。”
赵月枝道:“您真想干涉他们?您想让谁做太子?德昭?德芳?”
杜老夫人又摇摇头,大声道:“请皇后进来吧!”然后她踱了两步,又小声道:“你弟弟!”
赵月枝吃惊地看着杜老夫人:“赵光义?”
杜老夫人点点头。
王燕儿捧着一个盒子走进来,她走到杜老夫人跟前施礼,“给母亲大人问安!”
杜老夫人搀起她,不让她施礼,“罪过,罪过,我一个老婆子哪里需要天天这样,不用的。”
王燕儿又过来跟赵月枝打招呼,“哎呀,姑娘也在这儿呢,我正要找你去。昨儿党项族的首领派人来,送了他们那里的大枣,那枣有鸡蛋大,可是稀罕物,我正想着给你送去呢。”
杜老夫人也来了兴致:“那么大的枣倒是没见过,稀罕的。你这盒子里就是那枣?”
王燕儿打开盒子,里面是一件云锦织就的衣服,“太后娘娘,这是给您带来的南唐贡品云锦织,您试试。”
杜老夫人一看那衣服,就知道那是给年轻人穿的,艳丽着呢。“这是给年轻人穿的,你穿吧,你是皇后,人家送给你,又不是送给我这老婆子的。”
王燕儿嘴甜,马上道:“去年他们就说要送云锦的衣服来,我就跟他们说,要给皇太后织一件,他们从我这里要了皇太后的尺寸。二十个绣娘花了一年时间才完成的,人家特别敬重您,说这是送给您的。”
杜老夫人不相信王燕儿,怀疑王燕儿是编话让她高兴。不过,王燕儿毕竟是皇后,不能不给面子,就道:“好,我试试!”她让宫女脱了外面的裳子,套上那云锦织的衣服。那衣服上绣的云彩和凤凰,犹如活物一般,稍一走动,正好都灵动起来,整个人也像是仙子了。
赵月枝不禁赞叹道:“哎呀,江南的人就是聪明,织造的这衣服那是天上才有的啊。佛经里描写的极乐世界,才有这么好的衣服吧。”
杜老夫人信佛,听赵月枝这样说,也很高兴。不过,她还是纠正赵月枝道:“女儿,不可为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左右了你的趣味。要知道,当家过生活还是我们的粗布好,牢靠、耐用。这衣服就是漂亮,但不耐用,太浪费了。我们大宋不能这样,江南就是这样奢侈和贪恋金贵物事,将来必然为我大宋所灭!”
王燕儿款款一拜:“太后说得对,我们要勤俭节约,把钱用在大事上。皇上说了,他每年要把十分之一的库银另外存放起来,将来有了机会,一定要用这些银子去赎回燕云十六州。要不然就用这些银子招募十万健儿,去和契丹死战,夺回燕云十六州!”
杜老夫人点点头:“我儿有志气,你要帮他!女人只有懂了男人,男人才能真疼你,而你的男人是一国之君,你更要懂得他才是。你是一国之母,让你的恩德施加海内吧,和我儿一道,让天下一统,让海内归一吧。山河破碎得太久,民众痛苦得也太久了。”
王燕儿听了杜老夫人的话,是真心佩服老夫人的见识,她又禀告道:“太后,皇上命我准备中秋的大宴,皇上要大宴群臣。儿媳妇这是来讨教的,这个大宴到底要怎么准备才行?皇上说,这是国宴,要大气,要让所有的人感动,我真是没主意了。”
杜老夫人一听,道:“匡胤到底要干什么呢?大宴群臣?他有什么话要跟群臣讲?”
王燕儿给杜老夫人整理衣服,给老夫人系了一只衣服扣,缓缓道:“他说,这次他要请那些挂了节度使头衔的侍卫军、殿前司的武将们!”
杜老夫人转脸对着赵月枝道:“你听到了,这说不定跟你有关系,就让我们一起来准备吧。”王燕儿道:“我来自北方,知道一些北方面食的做法,比如炊饼,会做一些黍麦的。但是听说最近京城来了一些南方人,他们办起了南方人的饭馆,里面有用稻米做的煎饼,用碧油煎的,面上黄色,里面却是白色,那是顶好吃顶好吃的,也不知妹妹和皇太后,是否知晓?如果请了他们来,首先把主食做好了,那也是奇功一件。皇家的宴会层次总不能低于大臣们吧?皇上说的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开怀畅饮!”
众人正说着,赵匡胤走了进来,后面跟着王公公,王公公手里端着一盆油煎的脆饼,远远地大家就闻到了香味。赵匡胤给母亲行了礼,然后对王燕儿道:“皇上要是跟大臣们比奢侈,那是哪个大臣都比不过的,但这样一来全国上下就会崇尚奢靡浪费。皇上要是跟大臣们比简朴,那也是哪个大臣都比不过的,如果都来比简朴,全国上下就能崇尚节约,人人节约,家家简朴,就不会出现盗匪及盘剥,大宋江山就能长治久安了。”
王燕儿立即施礼道:“皇上说的是!母后正是在议这事,如何又节约又热闹,这可是学问!”
这时,王公公插话进来,他端上炊饼给皇太后,又接着给王燕儿和赵月枝,“请皇太后、皇后和公主尝尝,是皇上亲自吩咐小的弄来的。”
王燕儿突然叫起来:“哎呀!别吃,有虱子!”
赵匡胤伸手接过炊饼看看,嘴巴一吹,然后吭哧咬了一口,“好吃。这个用来招待大臣们,肯定会让他们大吃一惊!”
这个时候,王公公“扑通”一声跪地,“老奴该死,老奴该死!”
赵匡胤摇摇手,道:“快起来,这事不要跟人御膳房的人讲,不然他们该找那炊饼师傅麻烦了。过一段时间你提醒他们注意卫生就好了!”赵匡胤扶起王公公,“以后,不要自称老奴,这样不好,你也是老臣了。”
王公公摇摇头道:“为奴不能失了规矩,老奴如果自己不守规矩,怎么能让下面的人守规矩呢!”
赵匡胤听了也就不再说话。赵月枝有点不好意思了:“皇兄仁厚,如此照顾臣下!”
赵匡胤道:“唉!前时有人来报,一村里有人私自打斗,用竹竿习战斗之事。当时,我非常恼怒,就派楚昭辅去执法,楚昭辅把那两人杀了!可是,后来有人奏报,那两人不过是村童而已。”
赵月枝道:“范质这个人,有很多缺点,但他带头编的《周刑统》却是一部好的律书,皇兄为何不拿来重编?”
赵匡胤击掌道:“对啊,应该编一部《宋刑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让老百姓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全国上下都来遵守。而官员判案,则要严格依据刑统,不能逾越法律。应该允许百姓申辩,要建立申辩制度。还要严格控制死刑,特别是要禁绝诛九族之刑。这些刑罚,都要由刑部审裁!”
赵月枝不待赵匡胤说完,就道:“皇兄应该亲自审核朱批!”
赵匡胤点点头。七月初九日,天气很热,皇宫里张灯结彩,张罗宴会的宫女和太监们急急走去,又急急走来,道边的柳树,被他们的走动带得一会儿左摆,一会儿右摆,没了脾气。
但是,那知了却是不管谁来谁往,依旧唧唧地叫着。
御花园内,遮阳的帐幔下午就张起来了,园工又给所有的花草洒了水,这会儿,掀掉帐幔,院子里分外清凉。
王燕儿和赵月枝站在台阶之上,看着众人忙碌。王燕儿看几个小太监在摆放杯盘,她招手让一个太监到长桌的一头去,用单眼给每只盘子、杯子定位,“每只盘子都要在一条直线上,不能前,也不能后,知道不?”
赵月枝哂笑了一下,她每次听到王燕儿的北方腔,就有点儿想笑,但又不能真笑。王公公看在眼里,他走前两步,挡在赵月枝的侧面,让赵月枝正好转了个身,她脸上的神情,王燕儿就看不到了。
这时,园子里燃起了十来柱青烟,王燕儿从屋里往外跑,给她打扇的宫女忙不迭地跟了出去,她问道:“这是干嘛?”她有点儿要恼怒了。赵月枝道:“嫂子放心,那是我吩咐的。这会儿先熏一下蚊子,等到那些大将们来的时候,就没有蚊子了,喝了酒,还能出来赏月、弹唱,岂不美哉。”
“哎哟!还是咱们小姑子想得周到,”王燕儿侧身回来,脸上有点儿挂不住,“是不是想着高怀德将军要来啊,才这么体贴?”
赵月枝轻轻一笑,心想:赵家是天子家庭,这聪明和大气,恐怕别人学不得的。她想起母亲的话,得让赵光义做储君,赵家的天下,绝不能有任何危险。
王燕儿碰碰她的肩膀,“怎么?被我说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