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陈桥兵变
陈桥驿,赵匡胤在酣睡中,他不说前进,也不说后退。大家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大营的僻静处,王彦升跟一个军士聊着,那军士连连点头。
军士回到营中,对边上的人说:“皇上要撤了都点检,我们这些人没活路了!”
部队开始骚动,有人说:“不如策动都点检当皇上,我们去打仗,给一个小孩子卖命,他能懂我们的辛苦和牺牲吗?我们要赵将军做皇上,否则不去!”
赵普找到楚昭辅说:“我算下来,下午饭后天上会有两日的现象,你到时候带大家看这异象,说地上要出新的皇上了。”
大营门口,楚昭辅在地上放了一盆油,让大家来看。他看看天上,觉得不像是要出两个太阳的样子,可是赵普说的他相信。大家吃过饭,有的回营休息,有的在门口闲聊,有几个人凑过来,又有一些人凑过来,其中一个军士问:“楚将军,您这是什么意思?”楚昭辅说:“你们一起来见证一下,一会儿你们会看到天上有两个太阳,可别说是我瞎说的,大家一起看看!”一个军士好奇地问:“天上有两个太阳?那可是稀罕了,另一个太阳从哪里来啊?从东边升起?还是直接就挂到天上?”楚昭辅被问得说不出话来了:“那是异象,解释不了!你什么时候见过两个太阳?这个世上,从来就只有一个太阳,就像地上只有一个皇上一样!”那军士不解了:“照您这么说,天上出两个太阳,就等于地上出两个皇上?”楚昭辅大声说:“地上出两个皇上?你觉得两个太阳是要出新皇上的兆头?”那军士怕了,连连摇手道:“我可没说,这个可是要杀头的!”这个时候围拢过来的人更多了,楚昭辅有些担心,要是没两个太阳,这怎么收场?大家聚在一起,一边说话,一边等着,都在小声议论,觉得这事有点奇怪,多数人不敢相信,又不得不信,楚昭辅在底层军人中人望高,大家都信他。
大家等着,影子拉长了,太阳逐渐偏西了,可天上还是没有两个太阳,有些老成一点的军士走开了。一个老军士走过来,在楚昭辅手上放了一只玉米,说:“楚将军,吃玉米吧。您别多说了,赶快回吧。天上要是出两日了,那不是好事,要是不出,对楚将军您,就更不是好事。老年头,这叫妖言惑众!”楚昭辅拉住那老军士,道:“你放心,这个天上两日一定得出,就是不出也得出!”老军士看看楚昭辅,有点儿惊讶:“楚将军,我跟随您和赵将军打仗有十年了,您得说清楚点,到底要我们干什么?我们都听您和赵将军的,就是天上没两日,赵将军叫我们干啥,我们还是干啥!”楚昭辅不好直说,只说:“老军士,您是西征时就跟着咱们的吧?”老军士道:“是的,我们都享受优待,每月的饷银都是三倍给的,家里也享受免赋税的优待呢。这些都是赵将军争取来的。”老军士压低了嗓音道:“楚将军,您说是不是赵将军要当皇上了?您直说,我们一定听赵将军的!”楚昭辅沉吟了一下,他看看天,又看看周边那些正在散去的士兵,大家等不得了。“太阳什么时候出两个?得等到什么时候啊,楚将军?”有人问。楚昭辅小声跟那老军士道:“赵将军就是真龙天子,你回营跟老将士们说说,让大家都知道,皇上要削夺赵将军的军权,然后让我们去东边送死。他要把你们派给李重进、李筠,你们干吗?他们会给你们这么好的待遇吗?”那军士点点头道:“楚将军,您领着我们干吧。我们杀回京城去,让他皇帝小儿下台,赵将军做皇上!”
就在这时,有军士高呼起来:“天上有两个太阳了,天上有两个太阳了!”楚昭辅抬头,只见天上白光闪闪,刺眼得什么也看不见,他跑到油盆子边,朝盆子里看,里面果然有两个太阳。
众人对着楚昭辅喊:“楚将军,您说吧,这是上天给我们什么指示?是不是地上要出新皇上了?”
楚昭辅大声道:“就是这个意思,上天要我们赵将军当皇上,大家说好不好?”
众人齐声高呼:“赵将军当皇上!赵将军当皇上!”
楚昭辅领着众将士,高呼着口号,沿着营中的巡查小道游行起来,沿途军营的军士纷纷前来参加,一时间整个军营炸了窝,都参加了游行。楚昭辅引领将士游行到中军大帐,楚昭辅知道赵匡胤在里面,他问护卫军士:“将军在吗?我们找将军说话!”
赵匡胤听到了外面的声音,听到领头的是楚昭辅,他背对着门,稳稳地坐着,手里举着棋子,思考着,缓缓地落下一黑子,又拿起一白色棋子,高高举起。一会儿外面的声音更响了,门口一个军士探头进来,似乎想要说什么。赵匡胤头也不回,手一甩,一颗棋子甩出,正中那个军士的脑门,那军士“哎哟”一声,缩回了头。
赵匡义也带着一队军士赶来了,他们绑来了一个便装打扮的人,那人喊着:“军爷饶命,军爷饶命!”但没人理他,大家推搡着他,踉踉跄跄地到了帅帐门口。赵匡义站到旗杆石上,大声喊道:“大家听听,这个人怎么说。他是去调兵来攻打我们的,他要去调外省的兵,来杀我们!”
军士们都激动了:“为什么要杀我们?皇帝小儿,我们在前方杀敌,你在后面要捅我们刀子,我们不为你卖命了,我们杀回京城去,让赵将军做皇上!”赵普帐中,赵普和罗彦环在桌子的两边站着,桌上画着一条线,罗彦环拿着纸条,赵普嘴里念念有词。
“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放右边,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放右边,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放中间。”
罗彦环道:“高怀德以前都是跟我们一起出征的,现在赵将军的妹妹又嫁给他了,他能骑墙?他应该可以放我们这边吧?”
赵普摇摇头道:“不能指望他,他身在对方阵营,如果能按兵不动,就已经很不错了。”
“侍卫步军都指挥张令铎,放右边。”
“这是赵将军的义社兄弟啊,怎么就不把他放我们这边,这不生分了?”罗彦环嘟囔道。
“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放中间。”
“你都把我们的人放中间了,那我们还有什么人?”罗彦环抗议了,“你把我们的人都看成什么了?墙头草?先生,他们都是兄弟,不会临阵背叛赵将军,不可能!”
“我只是体谅他们的难处而已,不是不相信他们!”赵普思考着,“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候王审琦,放左边吧。”
“他们两个,那都是出生入死的兄弟!”罗彦环把他俩的名字放在左边,一看左边的人太少,“唉!怎么将军不把他们带在身边?我们这边人太少了!”罗彦环悄悄地把侍卫步军都指挥张令铎放到了左边,又移到了中间,“张令铎至少不会是他们的人,还是放中间吧?”
赵普看看罗彦环:“你敢为他担保?这个玩笑开不得,要知道他一个人也许就能决定胜负!他过来,我们多三万人,他过去,我们少三万人,一来一去,是六万的力量消长。”
罗彦环犹豫了一下,又立即点头道:“我用脑袋为他担保,他是咱们的人,不用担心!而且他是出了名的仁厚,他就是实在不愿意支持我们,也不会反对,就是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我们这些义兄弟,每个人一口唾沫都得把他淹死!”
“你担保?”
“我担保。如果有问题,我提脑袋给你!”罗彦环瞪大了眼睛,重重地捏起写着张令铎名字的纸片,索性把它放到了左边,“这样,我这就派人去找他,让他表态!”
“不能!只能让他们自己选方向。现在,谁都不能去说!关键是,我们举事要一举成功,这些人只要坐着不动,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我们失败,没能控制住京城的局面,要他们主动出兵来帮助我们,那就难了!”
“那也无妨,真要他出兵,我去找他借兵,他不会不借!”罗彦环道。
赵普不语。
罗彦环又道:“赵先生,你可能不了解情况。赵将军的兄弟们,保静军节度使杨光义,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忠远军节度使刘庆义,彰德军节度使韩重斌,左骁卫上将军刘守忠,右骁卫上将军刘廷让,这些人你摆上不就得了?放进来。”
赵普道:“这些人用得着摆吗?”
“那你心里,到底是把这些人放在中间,还是左边啊?这不是左边人太少,我着急吗?”罗彦环急道。说着,他把那些人的名字都摆上了。
这时,王彦升带着解州刺史王政忠、左骁卫上将军刘守忠、右骁卫上将军刘廷让,还有曹彬、潘美等也来了,他急火火地道:“赵先生,我可是把人都喊来了。怎么这个时候了,你们还在这里纸上谈兵?”“别担心了,都是我们的人。”罗彦环也有点儿急了,他看看桌上还有陕州节度使袁彦、潞州节度使李筠,这两个人没摆,他拿起来,直接摆到了右边,“就算这两个人在右边,又能怎样,让他们有来无回!”
赵普道:“你们可愿意听我的指挥?”
大家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潘美道:“我们都愿意听令!”
屋子里人多,大家心神不定,议论纷纷,都在说“怎么军士突然不听话了,游行起来了。这在赵家军身上是没有发生过的!”还有人说“赵大哥怎么谁都不见,他怎么了?”更有人说“听说皇上要撤了赵大哥,这个我们不答应。我们要让皇上给个说法!”
楚昭辅给赵普找来一张凳子,赵普站了上去。这个时候,赵匡义也来了,他喊道:“赵先生,你得发话,这个时候不能群龙无首,你说说,我们到底怎么办?据说皇上有密诏,找李重进进京了,他是要对我们动手啊!”
赵普清清嗓子,对众人道:“各位,现在情况非常危急,外有契丹大举入境,内有奸臣当道,妄想撤了赵将军的职,你们说怎么办?”
罗彦环见大家不说话,大声喊道:“这个时候还能怎么办?有的选吗?我们反了,先回去杀了皇帝小儿,然后再打契丹。我们保家卫国,家国都被那些奸臣把持了,还有什么意思?不如先回去,我们要赵将军做皇上!皇上不过是个小儿,任人摆布,他能理解我们这些人的辛苦?我们不能为他卖命!不如让赵将军做皇上!赵将军做皇上!”
大家一听,这个口号从罗彦环嘴里出来,都有点儿明白过来了,这是早就计划好的啊。“可这到底是不是赵大哥本人的意思呢?”有人小声问。王彦升盯着大家看:“谁在问?这怎么不是赵大哥本人的意思?这就是赵大哥本人的意思!”
那人是刘廷让,刘廷让可不怕王彦升,他索性扯开嗓子道:“要是赵大哥本人的意思,我们上刀山下火海,又有何妨?可是王彦升,我信不过你,你得让我们见了赵大哥,听赵大哥亲口说才行。要是那时候,谁不跟赵大哥,那就不是我兄弟,我只有一个字‘杀’,我先杀了他!”
大家齐声附和,情绪高昂得超乎想象,是时候让大家去见赵匡胤了。赵普喊道:“竖起大旗,我们找将军去!”
赵匡义身后几个人带着旗帜,一面旗子上写的是“清君侧”,另一面旗子上写的是“斩奸臣”,旗子竖起来,大家跟着旗子往赵匡胤大帐来。王彦升拿出了一件衣服,对大家伙儿喊道:“我给咱们大哥衣服都准备好了,你们看看!”
大家一看,那是龙袍,个个都心知肚明了。刘廷让问赵普,京城里的王审琦和石守信两人准备好了吗?
赵普点点头:“都安排好了,现在就是担心杜老夫人、嫂子她们,其他人不要紧。关键是,我们行动要快,在城里那帮文官们反应过来之前把一切搞定。”
大家一路走,后面跟的人越来越多,整个军营都沸腾了。没几步就到了赵匡胤大帐跟前,赵普和王彦升直接掀帘进去,王彦升道:“将军,皇上要撤你职,这个我们不答应,我们要推翻皇上小儿,请将军做皇上!”
赵匡胤摇摇头:“不可,现在我们面临契丹危险,就是皇上身边有奸臣,我们也要先对外,再对内!”
王彦升道:“大家不放心,都害怕你会被害,我们索性打回去,等你做了皇上,我们再去打契丹。否则,我们在前面打契丹,奸臣在后面算计我们,我们还能活命吗?我们不愿意为皇上小儿卖命,我们愿意为你出征!”
赵匡胤还是摇头,“不行,世宗在世时,我保证过,要忠于大周!”
众将士听得不耐烦了,罗彦环道:“大哥,我们旗子都做好了,你到外面看看!”
赵匡胤问:“什么旗子?”
罗彦环拉起赵匡胤,“你来看看!”他拉着赵匡胤往外走。这个时候,王彦升一把扯开龙袍,给赵匡胤披上,“将军做皇上了,将军做皇上了!”
赵匡胤没留意王彦升会来这一手,龙袍披在身上,扯也扯不下来,他就被大家推着往外走,等到了门外,赵普大声宣布道:“我们赵家军反了,请赵将军做皇上,我们回京城去,不能让那些人害了我们的家人!”
大家连声高呼:“皇上万岁,皇上万岁!”
赵匡胤被大家拥护着,赵普安排道:“启程,回京!”
赵匡胤挥手止住大家:“大家要我做皇上,可以。但是得答应我一个条件,进京之后,不能烧杀抢掠,必须秋毫无犯!今天凡是参加的各有封赏,但决不允许抢掠!”
赵普连忙让楚昭辅先行回京,安排杜老夫人等避难,同时和石守信、王审琦联系,让他们做好内应。京城的老百姓已经开始出逃,大家都有了经验,每次禁军拥立新君主,都会纵容大军抢掠三天。这些禁军官兵,热衷于拥立新君,底层的多是为了这三天的大掠,中高层的除了得到大掠的好处,还有机会升官。
可是,赵匡胤让潘美做监军,所有抢掠者格杀勿论。赵匡胤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他要他的士兵知道,他们回京不是抢,不是掠,是来勤王,做真正的治国平天下的大事。
大家心里有点失望,但对赵匡胤是敬服的。
其实,中上层军官是不愿意抢掠的。抢掠之后,京城满目疮夷,恢复非常困难,更加加重了新政权的难处,更重要的是,人心弄散了,新皇上怎么当得好,军队还有什么威望?
赵匡胤派楚昭辅和王彦升先悄悄回京,让楚昭辅去通知王审琦和石守信,让他们保护好皇宫,同时开一条道让大军回京。而王彦升回京后立即找王审琦,要逮捕范质、韩通等人,不让他们作乱。同时他还有一个使命,回京后,他要安民,这个差事不好做,他没有名目,名不正则言不顺,他代表谁安民呢?
赵普编了一些民谣,让他回去满大街张贴。
王彦升不识多少字,但他看那些民谣,都还挺有意思:“天上两个太阳,地上两个皇上!”“新皇上爱民如子,老皇上吃人不惜!”“赵氏做皇上,安稳放心上!”王彦升道:“这些有用吗?不如我让人到处喊话,‘拥立赵匡胤当皇上的,不杀,反对新皇上的,一律杀掉!’这更管用!”赵普说:“千万别,你今天进城,就让人到处张贴,这样老百姓就不跑了。”
王彦升点点头,“放心吧,这事重要,我不会搞砸的!”
赵普又在王彦升耳边道:“进城后,第一件事,是韩通。”
王彦升道:“怎么对付他?”
赵普用手掌做了一个刀劈的动作,“从来就没有见过不流血的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