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大宋江山第二卷 > 第4章 第四节 柴宗训登基

第4章 第四节 柴宗训登基

第四节柴宗训登基

符皇后给柴宗训正了正帽子,然后戴上流苏冠,流苏冠许是太重,或者是不合头型,戴完,柴宗训的脖子就梗住了,前后左右都不敢动,像是怕帽子掉下来。王公公也给柴宗训整理了一下,重新解开帽子的扣,放松了一点,再系上。这会儿柴宗训更是不敢动了,一个小太监安慰柴宗训:“皇上,您不用怕帽子掉下来,掉不下来,系得妥妥的,放心好了!”那是跟着柴宗训一路长大的太监小安子,王公公听了小安子的话,瞪了他一眼,厉声道:“小安子,你是找死,你胡扯什么掉帽子不掉帽子的,皇上的帽子是能掉的吗?这话是你也能说的?”小安子立即低眉道:“皇上,小安子该死,小安子该死,小安子说错了!”柴宗训看看小安子,不知道他到底说错在哪里,不明白小安子干嘛那么怕王公公。他道:“小安子,你不用道歉!”小安子更加紧张了,“皇上,是小安子错了!”柴宗训皱皱眉,没办法,他转身走到勤政殿前的台阶边,那里有几只鸽子正在嬉戏,“小安子,拿点儿食来,帮我喂喂它们!”小安子听了,像是解脱了一样,一溜烟儿地跑了。

太阳还没出来,那些鸽子怎么这么早就起身来这里觅食了呢?柴宗训细看着,才发现那些鸽子脚上都系着绳子,绳子很细,不细看看不出来,但所有的鸽子都用一根绳子系在一起。“这些鸽子是来干嘛的?放了它们吧!”柴宗训道。王公公答:“皇上,这些鸽子是用来庆贺大典的,一会儿登基大典完成就会放了它们,让它们把新皇登基的消息传遍五湖四海,也把皇上的恩德传遍五湖四海!”

这时,范质气喘吁吁地走来,到了柴宗训跟前,跪下道:“老臣叩见皇上!”柴宗训扶起范质,“枢密使大人,请起!”范质颤颤巍巍地道:“皇上,登基大典开始,请皇上上殿!”柴宗训一看,天色微明,太阳还没有出来,他想不通,为什么不等天亮了再登基。黑灯瞎火的,这也由不得他了,前导的太监打着灯笼,他跟着那个太监一路走,到了丹陛下,那个小太监退到他身后,用灯给他照着台阶,让他上丹陛,登龙椅。他回头看看符皇后,“母后,您站在那里?”柴宗训不是符皇后所生,然而此时,他感到最亲近的人只有符皇后了。符皇后道:“您是皇上,母后也得祝贺您啊!”

柴宗训又是皱眉,他一个人登上龙椅,龙椅上摆着金黄绸缎缝制的垫子。他坐在垫子上,发现脚够不着地,这些太监竟连这个都没注意到,他心里想,有朝一日,他要把这些太监全部都换掉,让小安子给他们每个人各打五十大板!

门外“嘭”的一声,接着又是一声,礼炮响起,然后是各色人等鱼贯而入,柴宗训坐得太高了,离那些人又太远,他根本看不清楚那些人的面貌。然而,在所有人中间,有一个人却入了他的脑子,那就是赵匡胤,他长得太高了,比常人高了一个头,还是个红脸。这个赵匡胤,他在父亲的房间见过,父亲抓着赵匡胤的手,让他拜赵匡胤为义父,要赵匡胤照顾他,然而柴宗训从内心里却非常怕赵匡胤,他想不出赵匡胤有什么特别可怕的地方,可就是怕。

有太监高声喊:“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觐见!……”

世宗还是让赵匡胤做了新都点检,赵匡胤取代了张永德!“都点检做天子。”

大街上,屋子里,灶膛间,寺庙里,军营里……到处都在流传着“都点检做天子”的谶语。

范质忧心得睡不着觉。

这谶语先皇在世的时候不是已经处理过了吗?现在怎么又来了?这是在妖言惑众啊。是不是有人在捣鬼?要么是赵匡胤的人在捣鬼,试探民心,要么是赵匡胤的反对者在捣鬼,要害赵匡胤?

范质是个史学家,他熟读史书,又历经数朝,知道各种掌故。

当年,郭威大军反叛后汉隐帝刘承祐,带兵进京,按照当时的规矩,要士兵们支持他叛变当皇上,他就得允许士兵叛乱后抢劫剽掠一把。郭威进京,杀了刘承祐之后,自然也是如此,纵兵大掠三天。京城的百姓对此早有预料,多数都默默地忍了。可是,有个叫赵童子的人,知书达理,善于骑射,他看到郭威大军到处抢掠,愤愤不平地对大家说:“枢密使郭太尉,志在杀贪官污吏,杀奸臣,他发的是义兵,军队当然也是义军,如今这帮宵小之辈到处烧杀抢掠,是强盗不是义军,他们的做法肯定也不是郭太尉的意思,他们一定是瞒着郭太尉在做,我们应该反抗。如果有谁来抢劫,我们就杀了他们。”这个赵童子就带着一些乡亲在巷子口筑起了工事,他张弓搭箭,所有试图来抢劫的军人,要么被他射死,要么跑开了,他就这样保住了一方平安。更重要的是,乡亲们为了感谢他的恩德,纷纷主动拿来各种东西给他,回报他的东西堆得像座小山一样,他却说:“请大家不要侮辱我,我这样做岂是为了这点儿利益?我不是利令智昏的人,东西你们还是拿回去吧!”这事传到了郭威的耳朵里,他感到很震惊,他私底下对柴荣说:“我曾经听到一个谶语,说‘赵氏合当为天子’,这个人如此收买人心,又击我痛处,才略和度量都不是一般人物,很可能就是找来应验谶语的人,不早早除去他,我们的地位恐怕迟早有一天保不住!”后来郭威让人诬告他,最后将其斩首了。

而如今,“都点检做天子”的谶语又起,联想起太祖郭威在世时的这段故事,范质心里特别不踏实,如果柴宗训有什么意外,他这个当老师的恐怕是要跟着完蛋的。

然而这又是莫须有的事,拿不到台面上来说,他想来想去,还得和几个枢密使密商才行。他来找魏仁浦,想跟魏仁浦商量此事。

魏仁浦的家,他还从没来过,做了那么多年同僚,竟然没有走动过,他也觉得有点儿奇怪。

魏仁浦的宅子在鸿菊巷,他让轿子到鸿菊巷门口停下,然后走进去没几步,就看到一高大门楼,上面写着“魏府”。这宅门,可比他家的大多了,这魏仁浦平时挺低调,家宅可不低调,他心里说。他上前敲门,一个家仆开了门,看看他,冷冷地问:“你找谁?”他问:“这是不是魏仁浦魏大人的家宅啊?我是范质,特来访他,请通禀一声!”那人上下打量着他,那眼神真让人不舒服,他今天穿的是便服,他掸掸身上的灰尘,道:“麻烦您通报一声,在下范质!”那人不乐意了,“你可知道,这是宰相府,不是什么人都能来的,要是什么人都来敲门,每个人我都要通报一声,我不忙死了?”范质耐住性子说:“我是范质,烦请您通报一声,你家主人一定会愿意见我的。”那人根本不理他,“什么范质,我还粥质呢。你该哪儿去哪儿去!你要我通报,我跑腿不累吗?”范质一听,这是要索要钱财啊,他上下摸了一下自己身上,他平时也不带钱,有点儿尴尬,道:“您只要通报了,我回头一定给你赏银,我的轿子在巷口,没有进来,怕打搅了你家大人,一会儿我就让他们进来给你送钱!”那人更加不乐意了,“你以为我是要你钱呢?我是不会要钱的,但也不会让你这种人混进相府的!”说着,“嘭”的一声,门关上了。

他心里憋屈极了,他闷闷地出了巷子,管家惊讶道:“主公,您不是找魏大人谈话吗?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他气愤地说:“别提了,我连门都没有进,那个家仆根本不帮我通报,气死我了。”管家一听,道:“主公,这是我不好,我应该跟您进去的,这个时候,您拿点儿钱打点,他们来来回回通报,也要费腿脚,大家给点儿小费也是应该的。”他大吃一惊道:“你知道这个,你怎么不早说?我们家是不是也这样,你们都管来访的人要小费,不给就不通报?如果是这样,有多少穷人和乡亲会因为没有钱打点你们而见不上我?”管家道:“我们是不收钱的,但主公,我们也的确帮你挡掉了很多人,如果不是这样,您天天见人,分分秒秒见人,还见不过来呢!”那管家吩咐轿夫,抬上轿子进巷,进到魏府门口,那管家上去敲门,还是那个家仆开的门,管家大声吩咐道:“你快去通报,你家大人的顶头上司范大人到了,请他快快出来迎接!”那家仆一听:“什么范大人?”范质的管家喝道:“你还不去通报,误了事儿,拿你是问!你只要说范大人到就可以了。告诉你,我们等不得,要是你家大人出来迎接迟了,我们就走了!”那家仆这才哈哈腰说:“您等会儿,我这就去通报!”

一会儿,魏仁浦小跑着出来,打开大门迎接范质。范质在魏府的轿厅下了轿子,这轿厅比他家的客厅还大,头顶的梁是金丝楠木的。“魏大人,您家的门槛高,进不来啊!”魏仁浦听范质这样说,脸上稍稍有点儿挂不住,“范大人,您看,我家的门槛再怎么高,也高不过您的啊,您是我们所有人的主心骨!”范质从鼻子里“哼”了一下,魏仁浦倒是谦恭,立即吩咐人准备花亭喝茶。两人走到花亭,这边已经布置好了,窗前是一丛松枝,外带一丛菊花,远处是一点山影,中间是一池塘,里面盛开着荷花,远近点缀着一些太湖石。花亭内里,是大红木的茶几和椅子。两人坐下了,魏仁浦亲自递上茶,问道:“范相,您怎么亲自来了?有什么事,您吩咐一声,小弟来访您啊!”

“魏相,我是急啊。大街小巷都在传‘都点检做天子’,你可知道?”

魏仁浦哈哈笑起来,道:“这种无稽之谈,范相,您也相信?”

“不由得不信,京城里民众都在说,人人在嘀咕啊。你不觉得可怕?”

魏仁浦又哈哈两声,“我不觉得可怕,谣言止于智者!”

范质心里怀疑起来,这个魏仁浦怎么回事?难不成他已经被赵匡胤收买了?想到这里,范质不禁后悔起来,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不是成了他们砧板上的肉?“魏相,听说你跟赵匡胤很私交甚好啊?”

魏仁浦道:“我跟赵匡胤这些武官能有什么来往?只是偶尔在皇上的要求下跟他们有一点点交游,私下是没有来往的,范相就不要怀疑我了!”

范质又道:“我观这座宅子,气象广大,内涵万千,恐怕所耗不菲吧?”

魏仁浦道:“这宅子倒是花了些精力,是因为我的弟弟在经商,他为了孝敬父母,帮着置办起来的!”

魏仁浦的回复天衣无缝,范质找不到漏洞。他的态度不卑不亢,范质犹如碰到了一堵看不见的墙,这墙分明就挡在他和魏仁浦之间,但就是推不倒,也不知从何推起。

范质还是有点儿不甘心,“魏相,你说说,这个赵匡胤,我们要不要提防一下?”

魏仁浦道:“如何提防?当初不就是因为一个‘都点检做天子’害了张永德,结果才出的赵匡胤么!现在又因为这个原因把赵匡胤也撸掉,还会出下一个都点检,下一个赵匡胤的。恐怕还真不好预料,下一个都点检是什么样的!”

“总归还是要防范一下吧?”范质道。他有点儿失望,魏仁浦也是先皇的托孤之臣,他现在这样的态度,恐怕大周江山就要葬送在他的手里。太后寝宫内,符太后正和几个宫女在插花,一个宫女拿了花进来,符太后帮着一起插,大家都说太后插得好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