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王婆安静了下来,董静慢慢悠悠的讲道:“《史记》曾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丁原死后获益最大的是西凉军,所以丁原之死,西凉军的嫌疑最大,此其一也;吕布在白天的大战之中,杀得西凉军丢盔弃甲,与西凉军势不两立,为何丁原死后,就立即就投向了西凉军,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此其二也;萧啸客居并州军,已然有些时日,他为何非要选在并州军大胜之际,又身处丁原大营之中来刺杀丁原?若是萧啸早有刺杀丁原之心,任何时候都绝对比当晚的时机更好,萧啸会有这般愚蠢么?此其三也;既然吕布当场发现了所谓刺杀丁原的萧啸,丁原大营之中为何吕布不仅没有拿下萧啸,反而还让萧啸带领丁原部将高顺以及数百并州军士安然离去?此其四也。仅凭此四点疑问,便足以证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王婆听罢,一脸茫然,道:“静小姐,您还没说到底是谁杀了丁原,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呢。”
面对只想听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之类故事的王婆,董静只好平铺直叙的说道:“西凉军为了消灭自己称霸洛阳的最大对手丁原,便收买了丁原的部将吕布,然后让吕布去刺杀丁原,并且嫁祸给正好客居在并州军的萧啸,而后吕布便假惺惺以为旧主报仇的借口消灭萧啸,只要萧啸一死,便死无对证,丁原真正的死因就会成为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万幸萧啸并没有被吕布所杀,所以西凉军为了让自己收编吕布和并州军有更光明正大的理由,便颠倒是非,编造故事来诬陷到萧啸身上,否则只有两三日光景,这故事怎会流传如此之快之广,连这北邙山里都有如此详细的传闻,此亦必有西凉军的推波助澜。”
说罢,看着仍有些茫然的王婆,董静叹了口气,道:“萧啸是好人,他没有刺杀丁原,他是被冤枉的。吕布是坏人,是他们栽赃陷害萧啸杀害丁原。”
直至此刻,王婆方才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啊,萧啸才是真正的好人,他是被冤枉的,吕布才是真正的坏人,还故意败坏萧啸的名声。真是猪狗不如的畜生,竟然陷害好人。”说罢,竟然对吕布破口大骂起来。
董静虽然推导出了故事的真相,不过早已心力交瘁,只因她已知晓,己父董卓已和心仪之人萧啸站在了对立面,此时又见王婆如此行径,便推说想要休息,屏退了王婆。而王婆离开小院之后,自去找人说谈萧啸是好人的故事去了。
··· ···
萧啸听罢大勇的转述,心头五味杂陈。一是想不到为第一个为自己平反的,竟然是一名女子,而且还是对头董卓的女儿。二是想不到董静竟然如此聪慧,仅凭这个颠倒是非的故事,便反推出了基本的事实真相。三是想不到自己会成为董静心目中的“大英雄”,萧啸思来想去,也只有前两日头戴恶鬼面具与她见了一面,并且确信她未见到自己的真正面容,怎会莫名其妙的成为她的心中的“大英雄”,这让萧啸委实想不明白。
大勇见萧啸听罢转述之后,沉吟不语,又道:“跟随公子这些年,大勇觉得这董静颇为聪慧,只有沁小姐才能与之相比。”大勇所说的,自然便是久在萧啸身边的李沁。
听到大勇将董静与李沁相比,萧啸不禁有些想念李沁,李沁身为女子,拥有高达86的智力值,一直以来便是萧啸身旁的得力助手,开发夷洲数年,早已被萧啸锻炼成了一个实打实的内政型人才,现在就算马上委任李沁担任一郡之守,亦绰绰有余。不过李沁久随萧啸常驻夷洲,少回徐州、交州,其婚事便一拖再拖,初时李乘夫妇还来往信件催促,但随着李沁的年纪越长,本事越大,李乘已逐渐探知李沁心意与心思皆在萧啸身上,儿大不由娘,女大不由爹,李乘夫妇想通此节,便不再过问李沁婚事。
李沁见父母不再催婚,便乐得一身轻松,全心全意辅佐萧啸,直至数月前萧啸即将离开夷洲之时,李沁终于鼓足勇气,向萧啸表白心意。
李沁的心意,萧啸早已知晓,不过他常以自己年纪尚小之理由开脱。其实此时萧啸已然年满十七,若不问年龄,仅看身材样貌,便如二十出头的青年一般,当世之时,男子十五六娶妻生子的,皆是常事。其实萧啸亦经常接到父母、长兄的催婚书信,不过并未对人提及而已。
面对李沁的主动表白,萧啸深知李沁这么多年来为自己付出了多少,亦对陪伴自己成长的李沁抱有不一样情感。兴许是春天已至,兴许是一时少年人特有冲动,当夜萧啸揽拥李沁入帐,共度春宵,梅开数度,终究破了今世元阳。而由此,亦一举敲定了李沁往后在夷洲的女主人身份。
思绪回转,萧啸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去看看这董静的智力值有多高,比之自己的女人谁高谁低?强按下此时的冲动,萧啸平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