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一行五人身着戎装,携弓带矢,风尘仆仆,越高山,跨河谷,进.平原,一路上除了必要的休息和进食,更不做停留,这一日就到了炎河边上的清平渡口。
炎河发源地在滑国的西北高原地区,横跨东西,九曲十环,最终在滑国的东海岸汇入大海。炎河流域灌溉便利,良田万顷,可谓滑国粮仓,三成百姓依靠炎河过活,当之无愧的的母亲河!炎河在进入中原地区后,地势平缓,落差不大,宽阔的河道使得上游湍急的河水变得温顺不少,甚是波澜壮阔,河中盛产各类鱼虾,其中的炎河大鲤鱼,肉质鲜美,入口嫩滑,历来是沿河百姓的最爱,就连皇室也颇为钟情,每年的秋末都是收获炎河大鲤鱼的好时候,当下夏季时节倒是见不到万众捕鱼的壮观景象。
四周一望无际的平原,处处良田佳宅,真算的上人杰地灵。看着繁忙的清平渡口,天赐舒口气对四名军士道:“到了这里,距离家乡就不远了,大家再加把劲,最迟后天下午就可以到家。”众军士嘿嘿笑着道:“千户大人,不急着赶路,我们可都是第一次看到被称为母亲河的炎河,咱们在此畅游一番如何?”天赐略一思量道:“等回去的时候,再好好带着你们游山玩水,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尽快赶回临平城!”
早有眼尖的摆渡人看到天赐五人,乐呵呵的上前打招呼道:“几位军爷是要过河吗?”天赐道:“要过河,船家的船可够宽敞?我这里有五人十马,一次能不能都渡过去?”船家套近乎道:“听口音这位军爷还是本乡人呢!”天赐点点头道:“临平城人士。”船家哈哈一笑道:“果然不远!几位军爷放心,咱家的渡船在这清平渡口也是数得着的,保管一次让几位军爷都能过河!”天赐道:“快快前头带路!”船家引着天赐五人来到自家渡船跟前,伙计把舢板搭在码头上,站在岸边等候着,天赐等人踏着舢板来到宽阔的甲板上站定,船家和伙计牵着马匹依次上了船,看起来不小的渡船,因为因为马匹的缘故,显得稍稍有些拥挤。
船家对天赐等人道:“几位军爷站稳抓牢,我要开船了!”说着收了舢板长长的吆喝了一声“起”,伙计把套在码头石桩上粗大的绳索抛上船头,轻盈的一跃就上了甲板,伙计拿起长长的竹竿伸进河水里一撑,渡船就离开了河岸。渡船四平八稳的划破缓缓流淌的河水就朝对岸驶去。
天赐等人站在船边欣赏着大河风光,清凉湿润的微风拂过面颊,带着河水的腥味,好不舒服。不时有调皮的鱼儿跃出水面,只留下一圈圈涟漪便不见了踪影,三三两两的水鸟贴着水面疾飞而过,野鸭和鸬鹚们三五一伙七八一群的忙着河里觅食。
船家好奇的问道:“敢问几位军爷从哪里来呀?”天赐现在也算是见到故乡人了,不觉话多了起来:“从神封城来,这次是回家探亲的。”船家一惊道:“哎呀,原来是遥远的神封城啊,听说那里很多草原上的野蛮人,到处烧杀劫掠无恶不作,真是可怜了那里的百姓了。”天赐哈哈一笑道:“哟,我说船家,你这不出门却知天下事呀!”船家嘿嘿一笑道:“不瞒军爷你说,小的每日在这里摆渡,南来北往的人见得多了,有远有近,你一言我一语,免不了有从北地来往的客商,都是道听途说。”天赐道:“你听到的消息倒也不算假,不过有我神封城大军在,他们翻不起什么浪花!船家还听到什么好玩的事情,可讲一下来解解闷。”船家道:“只要军爷你不嫌我啰嗦,那小的就给你说道说道。”
船家打开了话匣子,从京城皇帝老头的床榻到高官巨贾的花边,从街头巷尾到百姓的吃喝拉撒,直讲的吐沫星子横飞,天赐等人也是听得哈哈大笑。笑归笑,天赐还是从中听出点有用的东西来,比如说皇帝陛下有些昏庸有些任人唯亲,尽管年事已高,却对声色颇多流连,各地大员们不少人得过且过,拼命的搂钱是第一要务,老百姓的日子并没有城报(在官员士子和富商巨贾间传播的一种官方报纸,每月两期,述说本地以及滑国其他地方的大小事情)里写的那么美好等等不一而足。总的来说滑国七百多年的太平积累了巨额的财富,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只要没有大的天灾人祸,小日子还是过得有滋有味。
在船家滔滔不绝的高谈阔论中,不知不觉就到了河对岸,伙计拿起粗大的绳索跳上码头套在石桩上,又把舢板搭上,天赐等人率先登岸,船家和伙计依次把马匹牵上码头,天赐付了银钱,船家开心的咧着嘴道了声贪财,天赐道:“船家的船行的平稳,等回来时还乘你家的船。”几人跳上马背,朝着大路打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