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野垣惊铃 > 第五卷 龙甲血湲 第十五章 迁居建庄

第五卷 龙甲血湲 第十五章 迁居建庄

唐知府的侍卫也是初来乍到,街道不熟,哪里去买知府大人口中的老范家酱驴肉?踌躇片刻,寻到本县衙役,让他去买。

衙役急忙告知县太爷,县太爷听闻知府要驴肉老酒,哪敢怠慢,催促衙役去办。衙役为难,深更半夜,肉店早关张了,如何买?县太爷焦急,骂道:“蠢才,驴肉店关门,你就砸开。带不回驴肉,你我就割掉你屁股上的肉充数!”

衙役咂舌而去,县太爷明白,唐姓犯人和知府关系匪浅,否则不会买酒买肉地招待。他甚至猜测出,是久别重逢的故亲,否则不会如此动情哭笑。

县太爷想到此,赶紧让人唤来牢头,嘱咐他好生看管唐家众犯,不得辱骂欺凌。

半个时辰后,衙役带来驴肉老酒,侍卫送进屋中,唐极辉饱吃一顿。

唐知府安排他回牢休息,并嘱咐他切莫声张此事。唐极辉谨记,回牢后,呼呼大睡,并不向族人诉述,只迷迷糊糊地说知府大人赏了一顿驴肉吃,还有老酒喝。

族人惊悚,断定这是上路饭,否则,知府不可能如此盛情,好酒好肉地款待一犯人。族人们围着唐极辉哭泣,唐极辉惊醒,犹言又止,无奈摇头。

第二天一早,唐知府穿便装,骑着驴,仅带一名侍卫,去了济庄。进村前,唐知府扫看附近风土。此地山陡路窄,土层瘠薄,水源不足,民房颓败,不禁摇头叹气。

济庄内,唐家老弱妇孺正自悲愁,哀悼两名亡者,牵挂牢中亲人。唐知府悄然进村,寻到族中几名老者,于僻静处讲明自己武陵唐族的身世渊源。

唐家老人惊喜振奋,把知府带到祖祠,捧出婆龙甲。

唐知府跪拜婆龙甲,起身后,抚摸龙甲上的箭痕,哭泣一番。

唐家老人与知府互诉辈分,依序拱拜。落座后,老人们向唐知府诉说几日前的那场群殴,请这位远来的族亲帮助解脱冤狱。

唐知府沉思一会,说道:“这场官司我自会化解,不让唐家再有人伤命!”

老人们欣慰,纷纷表示,一切凭唐知府处理。

唐知府又说道:“此地风水我也看过,田少水缺,树木不盛,绝非佳地。”

老人们一起叹气,表示无可奈何。一老人哀叹:“就是因为地少,才会为了一点坡地拼上性命!”

唐知府微笑,说道:“此地贫瘠,回济州府祖籍也无可能。我为官几十年,略有积蓄。几年前,在恩平县南面不远购置一处庄园,有沙丘地上千亩,开凿水井十余口。如今,天赐机缘,亲族相逢,血脉重会,我愿意把那处庄园献出,供唐家亲族使用。如果赞同,可以随时搬迁过去!房屋暂时短缺,可以再修盖一些。”

老人们商议,大部分赞同搬迁。唐家在此处已结下仇怨,日后恐怕邻村报复。与其担惊受怕,不如迁居那处庄园。

也有老人迟疑:“既是沙丘地,高低不平,恐怕不好浇种粟麦。若遇天旱,田地减产,会有饥饿之苦!”

旁边人发笑反驳:”坡地不好浇水,咱这山沟子也没多少水源。这地方我可住够了,夏天发洪水,冲垮房屋,春冬干涸,人畜引水都困难,春苗也种不上,一年到头吃不几顿饱饭……咱唐家落魄如此,到哪去寻找平整沃土?有沙丘地就不错了!”

唐知府不慌不忙,说道:“那地无山壑,最多只是高丘,确不好浇水。不过,我有方法料理。外域传来番薯种苗,此物产量甚大,最能饱肚,而且比粟麦抗旱,最适合沙地种植,秧苗可喂猪羊!”

大家闻言喜悦,一致赞同搬迁,再无异议。

唐知府临走,神态犹豫,欲言又止。

在旁相陪的老人饱经世事,看出唐知府有话不好说,一起劝道:“咱们既然已经认亲,就是一家人,有话就讲,不要憋闷支吾!”

唐知府施礼说道:“我想讨一件龙甲,送到南方,燃香供奉,族人借此凭吊先祖!”

唐家老人们随即选出一件龙甲衣送给唐知府,七嘴八舌表示:“龙甲衣本是唐家祖先遗物,子孙共有,咱们既是亲族,何分彼此,只管拿去!也好让武陵唐家后人铭记祖先的英烈事迹!”

一老人建议:“等官司了结,咱们选派两名年轻人,护送龙甲去武陵,也探看一祖相传的亲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