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历史上有两个汪直,一个是明朝成化年间宦官,另一个则是明代海上贸易商人兼海盗
汪直,大明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人,又名五峰,号五峰船主,明代海上贸易商人,著名海盗。
在火枪传入日本的事件中为关系人物而有较大历史知名度。明政府的海禁政策使得海上贸易中断,汪直召集帮众及日本浪人组成走私团队,自称徽王。
后时任浙直总督胡宗宪(徽州绩溪人)和其幕僚徐渭主张对其招安,但却被时任浙江巡按使的王本固陷害而被杀,此后倭寇失控而酿成倭寇之乱。
汪直,误传王直,明朝人士,又名五峰,号五峰船主;明代海上贸易商人,著名海盗。徽州歙县雄村拓林人,在火枪传入日本的事件中为关系人物而有较大历史知名度。
生有异象,据明代万历年间《歙县县志》记载,相传王直在出生时,其母汪氏曾梦见有大星从天上陨入怀中,星旁有一峨冠者,汪氏遂惊诧地说道:“此弧星也,当耀于胡而亦没于胡。”“已而,大雪纷飞,草木皆为结冰。稍长后,汪直闻听母亲讲述关于他降生时的异兆,独窃喜曰:‘天星入怀,非凡胎也;草木冰者,兵象也。天将命我以武显乎?’少落魄,有任侠气,及壮多智略,善施与,以故人宗信之。”
嘉靖十九年汪直乘明朝海禁政策松缓之时,与同乡徐惟学、叶宗满等人一同赴广东进行海外贸易,“置硝黄丝棉等违禁货物,抵日本、暹罗、西洋诸国往来贸易”,牟取暴利。由于海外贸易在当时为非法活动,一开始汪直加入徽州府歙县同乡的许栋集团,召“诱佛郎机夷,往来浙海,泊双屿港,私通贸易。”许栋和李光头相继被明军朱纨剿灭,汪直遂另起炉灶,自立为船主。“遂起邪谋,招聚亡命,勾引倭奴多郎、次郎、四助四郎等,造巨舰,联舫一百二十步,可容二千人,上可驰马。”汪直成为当时东亚一个大型武装海商集团的首领,并接受日本战国大名松浦隆信的邀约,以九州外海属于肥前国的平户岛(属今长崎县)并以日本萨摩国的松浦津为基地,从事海上贸易。后来朱纨任浙江巡抚后,推行严厉的海禁。无法充分进行贸易活动,特别是在走投无路时,迫于日本外商的压力,纠合亡命之徒,以宁波双屿为大本营,进行武装走私,号称“五峰船主”。明朝朝廷多次派兵围剿,都是败多胜少,收效甚微。
嘉靖二十一年定居日本平户(今属日本长崎县),自称徽王。据田汝成《汪直传》载:汪直“据萨摩洲之松津浦,僭号曰宋,自称曰徽王,部署官属,咸有名号。控制要害,而三十六岛之夷皆其指使。”
嘉靖三十一年,汪直吞并福建海盗首领陈思盼。汪直将大本营移到日本的松浦津,自称徽王,并不时派部下引导倭寇袭击中国内地。当时“海上之寇,非受(汪)直节制者,不得存”。海禁严厉的明朝兼有海盗(倭寇)的活动,有大量是中国沿海居民,由商、民转为寇、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