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医神 > 318章揭破疮疤

318章揭破疮疤

央视节目组的采访暂时告一段落。节目组返回京城,就将制作好的底片给市委宣传部和县委宣传部发了过来,因为涉及地方时政宣传,尽管是央视,在真正报道起来还是要征求地方官方的意见。

为时十五分钟的片子,题目叫《贫困乡镇的财政困境:扶贫攻坚战与英雄主义的一骑绝尘》。标题很文艺,内容也基本上吻合时下的宣传口径,只是节目组将报道的重点放在了以艾零为首的一批基层干部,如何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干事创业,带领一个贫困乡脱贫上,其中有一个值得商榷的讨论点——基层干部违规操作,是财政困境下的必然还是偶然?

片子一开头,就开始播放宋军的那封辞职信。然后从宋军的辞职信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引申,将视野切换到青石乡的贫困现状,再往后就是重点报道艾零这批基层干部在有限的舞台上长袖善舞,逐渐将一个贫困乡镇带着走向富裕,曙光在即。

按说这是一个正面报道。

无论是对市里,还是对安化县,亦或者是青石乡,都没有负面投影。

但是以市委书记蒋雪峰为首的市委常委们在开会审核片子的时候,还是都感觉心里有点不太舒服,然后都坐在那里,保持着异样的沉默。

正面报道为什么还是让人不舒服?

因为基层干部的艰难,对应的是高层机关的官僚主义和预算管理制度上的无法回避的瑕疵漏洞。举例来说,如果市里县里有关部门能考虑到乡镇财政的困窘,不为了私心可劲压缩基层预算,也不至于导致青石乡一年的办公经费不过几万块,最终连电话费水电费都交不起。

所以,这个片子歌颂了一批人,比如艾零和他的下属们,同时也讽刺了一批人。

市委书记蒋雪峰环视众人,苦笑道:“大家都讨论一下吧,反正片子还没有最终定稿,央视方面也在征求我们的意见,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敞开来谈谈。”

众人还是沉默。

怎么说呢?

没法说。

被讽刺的是一种现状。这是一个巨大的疮疤。无法回避,但真正要捅破还还真是让人刺痛不安。

咳咳咳。

市长黄长友清了清嗓子:“既然大家都不肯说话,那我就说两句。蒋书记,各位,央视的这次报道说起来还是正面报道,无论是对于我们市里还是对于安化县和青石乡,都是正面宣传,会大大提升我们市扶贫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来说,青石乡以艾零为首的这批干部,的确是殚精竭虑受了很多委屈吃了很多苦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于这样的集体,对于这样对本市扶贫事业有巨大贡献的年轻同志,无论怎么褒奖宣传,我个人认为都是适当和必须的。”

“而且我们都应该很清楚,央视的这次来采访,其实跟上头最近要树立扶贫工作典型有关系。青石乡如果被树立为全国典型,实事求是地讲,对市里是有巨大好处的。”

“但是有一点,尽管是正面宣传,但还是因此将我们现实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权力不作为,市财政县财政在预算管理上的官僚主义和利己主义,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这就好像是,解决困难的是我们的基层干部,制造障碍的则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和上级机关。让我们情何以堪?所以这样的宣传一旦在央视播放,会有极大的可能性同时让我们陷入舆论的批评旋涡中。说不准,还会引发一场大讨论。”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川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兰宁祥等人立即点头附和。

然后一干常委就开始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总之就是树立青石乡一个典型固然没错,但如果因为树立典型就打击一大片,是不是合适?

蒋雪峰一直保持着沉默。

等众人都议论得差不多了,他才缓缓沉声道:“大家说的意思我基本明白了。也就是说,这样的宣传宁肯不要,也不宜曝光我们自己的疮疤,是不是这样?”

“有一点需要提醒诸位。这是央视的宣传,人家的宣传带有国家战略的影子,也是上头的意思。人家把片子发给我们,是征求意见,而不是让我们把片子给全盘否定。换句话说,无论我们怎么反对,可能人家都会一如既往,按照目标和计划进行宣传。”

“揭开疮疤很痛,这是必然的。同志们呐,可我们不能因为揭开疮疤就回避问题。市里已经对上述行政不作为现象进行开刀,我们也不必回避责任,至少在这件事上,包括我在内,我们高层是有责任的。我们都有私心,都想要把钱多留一点在自己手里,容易控制,好统一安排。县里的想法基本跟我们差不多。所以层层压缩,乡镇财政就很困难。这件事出来之后,我对次进行过专题调查,根据我的调研结果,问题相当严重。市里卡县里,县里卡部门和乡镇,有限的钱越来越有限,国计民生需要花钱的地方都迟迟没有项目预算。一些富裕的乡镇,他们会有自己输血的办法,说句难听的话,这种向企业转嫁行政成本的事儿,在基层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潜规则。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就都心照不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