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大明朝反攻演义 > 第21回 光凌帝诏聚陪臣 怀庆府夜擒妖人

第21回 光凌帝诏聚陪臣 怀庆府夜擒妖人

回到寝宫,朱慈炤侍从们扶到床上,想开口讲话,可是喉咙痛得不得了,勉强说道:“杨常啊……去熬些……祛暑的……汤来……”嗓子哑的连自己听得都难受。

不一会儿杨常便端来一碗酸梅汤和一包冰块,朱慈炤咕咚咕咚灌了一气,齿颊生津,感觉清爽了许多,喉咙也不那么难受了。杨常又递上冰袋,说道:“殿下,您敷一敷吧!”

朱慈炤拿过来一瞧,所谓冰袋不过是一张枯荷叶裹了几块冰,用丝线扎紧了做成的,贴到脸颊上,凉凉的,的确很舒服。

杨常道:“殿下实在是太厉害了,三言两语便把那些举人们说退了!”

朱慈炤心说:哼哼,开玩笑,鄙人叱诧竞选界这些年,千百万选民玩于股掌,唬弄个把穷酸算什么?

杨常见他微笑,轻轻的为他捶背,接着说道:“不过殿下以后可要多保重贵体才是啊,这么热的天,您还那样用力喊,不但损害嗓子,还很容易中暑发痧的!”

“你……”觉得喉咙还是很难受,只好将话咽下,伸出拇指:这个小太监倒是蛮体贴的!

………………………………………………………………………

此时,在钟翠宫中。光凌帝朱慈烺绷着脸坐在书案前,东厂总督王之心垂手躬身立在前面。

“你们东厂是干什么吃饭的!竟然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如果不是永王出面说服了众举人,说不定会重现北宋宣和七年的太学士风波,你知道吗!”

所谓北宋宣和七年的太学士风波,是北宋宣和七年的时候,蔡京、王黼等高官在金虏南下之时坚主和议并罢免了主战的李纲,于是太学士陈东率领在学的数百名太学士奔向宣德门,伏阙请愿,声势波及全城,有数万京城百姓闻风而动。其实,陈东等人的爱国热情实堪可嘉,但是并不合适宜,因为虽然他们最后迫使北宋朝廷重新启用李纲,可是结果是第二年便发生了靖康事变。

闲话少说,书归正题。王之心毕恭毕敬答道:“启奏陛下,此事臣失察,望陛下恕罪;可是据东厂干事密报,此番举人闹事,起因是礼部尚书魏藻德率领众举人出城去看了遭虏寇洗劫过的村庄,之后众举人情绪激动,魏藻德径自回城,对已经近乎失控的众举人听之任之,这才酿成今日之事,臣伏祈陛下明鉴!”

“魏藻德这个蠢货!除了呵脬捧卵没别的本事,真不知道父皇为什么这么重用他!”

“陛下,臣还有一事。”

“说!”

“遵旨!据东厂干事密报,先帝所诏起的黄士俊与刘同升已经抵达京城,但并未去吏部报道,而是四处招摇;今日众举人闹事的时候,此二人也在现场。”说完偷眼瞧着朱慈烺,谁知朱慈烺并不气恼,反而发笑。

朱慈烺嗤笑道:“这倒是奇怪,寡人问你,既然东厂干事神通广大、明察秋毫,那为什么不早来报?一直等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之后才来禀报,是想等着瞧好戏呢,啊?”

王之心听了慌忙跪下道:“皇上冤枉啊!自先帝在的时候就开始裁撤东厂的缇骑跟番役,前些日子皇上派遣戴贤亭将军西征,带走的也都是东厂的人马呀!如今东厂只剩下几百名番役跟干事勉强支撑门面,实在是力不从心哪皇上!臣恳请皇上明鉴!”

“好好,朕不怪你,眼下形势所迫,东厂能做到这样也实在是难为你了。接着说吧,还有什么事?”

“是,臣不敢隐瞒,前些天永王殿下曾命臣寻找大西洋国陪臣艾儒略。”

“大西洋国陪臣?他要干什么?”

“回皇上,永王殿下是读了一部名叫《天学初函》的书,那艾儒略是作者之一。”

朱慈烺微笑点头道:“原来如此,嗯,王之心!”

“臣在!”

“朕命你利用厂卫设在各地的官衙据点,将分散在各地的西洋陪臣及番僧统统汇集到京,明白了吗?”

“臣遵旨!”

“戴贤亭跟曹化淳的大军到了哪儿了?”

“回皇上,据飞鸽传书来报,剿匪大军已经快要抵达黄河了。”

“嗯,不错,走的挺快的。”朱慈烺只道是他们往西快要到黄河了,哪里晓得大军是往南走的。

“好了,朕知道了,你退下吧!”朱慈烺摆摆手道,王之心退了出去,朱慈烺摇摇头自言自语嗤笑道:“这个老四,总算知道读书了,呵呵!王德化!”

“小奴在!”

“嗯,你去宣永王……哎呀算了,朕亲自去吧!”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