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大明朝反攻演义 > 第12回 忍奇耻城下之盟 化悲愤毋忘在莒

第12回 忍奇耻城下之盟 化悲愤毋忘在莒

朱慈烺倒背双手站在玉阶前,对立在身旁的戴贤亭慨叹道:“戴卿家,你知道朕现在想到的是什么吗?”

“臣不知道。”

“呵呵!”朱慈烺凄惨的一笑,说,“朕想到的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役。实在是太像了,同样是北虏南侵,同样是都城被围,只是四弟代替朕去了虏营……”

“陛下!臣有一个问题想问您。”戴贤亭打断道。

“你说吧。”

“厂卫方面,陛下可曾利用?臣曾经跟陛下说过,如果利用得当,厂卫足以抵得上百万雄师,您还记得吗?”

皇帝点点头,说:“朕懂了!”

………………………………………………………………

夜幕降临,一缕淡淡的浮云拂过月亮,光线顿时暗了下来。在漆黑的夜色中,有一队黑衣人悄悄的登上城墙,顺着绳索缒出城外,消失在黑暗之中。他们是东厂的特务。

有人说特务就像老鼠一样,喜欢黑暗。这话只能算说对了一半:特务的确喜欢黑暗,但却不同于老鼠,他们喜欢黑暗,因为只有在黑暗之中,看不到一切的时候,他们才能够体会到一丝正常人的感觉,轻松,舒畅。特务常常被人渲染成为一群高深莫测的神秘人物,事实上,他们只是一群对国家坚贞不移,机敏过人的战士。他们大多数都曾经轰轰烈烈过,但是身后却寂寂无名。因为无论他们创下怎样的丰功伟绩、怎样的恶名昭彰,史书上永远都不会给他们的名字留下一席之地.

在一座低矮的帐篷里,朱慈炤被五花大绑捆在一根木桩上,衮龙袍被绳子扎的褶皱不堪,翼善冠歪了却没办法扶正,此时,朱慈炤实在是有说不出的难受。在他身旁躺着那两名随从,同样被捆的如同粽子一般,不停的望着朱慈炤,那种眼神仿佛在问:殿下,我们会死吗?

其实这一切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鞑靼人的野蛮他是早有耳闻的,所谓的和平共存也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因为对于历代的中国王朝来说,只要胡人不大举入侵就可以算和平共存了,至于小股胡虏的烧杀掳掠则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也跟鞑靼人的习性有关:他们既不会耕种劳作,也不懂得经商买卖,他们只知道杀戮和抢劫,来到一个地方,首先杀光土地上的原著居民,然后将所有的一切挥霍一空之后,再迁徙到新的地方去,即使是有了一块新的土地,如果需要某些财物,他们依然会毫不犹豫的去通过抢劫来获取,因为在他们心目中,通过抢劫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是天经地义的。曾经有一位穆斯林诗人用一首措辞精辟的小诗来形容鞑靼人:

“他们来了!

他们杀人了!

他们抢劫了!

他们放火了!

他们走了!”

而中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几乎从建立的那一天开始,就一直忍受着永无止境的骚扰和欺凌。鬼方、犬戎、猃狁、匈奴、东胡、鲜卑、蠕蠕、突厥、回鹘……一个个如同禽兽般的名称深刻的说明中国人对这些凶悍的强盗怀着怎样的仇恨,五千年的民族仇恨在华语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凡是带有贬义的形容词,大多带有“胡”字:胡言乱语、胡说八道、胡诌、胡扯、胡来、胡作非为、胡吃海喝……

所以,就像朱慈炤一开始跟他的皇兄说得那样,无论多么苛刻的条件都要答应,不仅如此,他还竭力发挥自己的口才,试图说服鞑靼头目,现在看来是失败了。

忽然间,朱慈炤闪过一个疑问:酋长完全可以当时就杀了我的,他的刀已经抽出来了,为什么却仅仅将我们监禁起来呢?

“我懂了,是我的那番话起作用了,鞑靼人已经开始动摇了,至少是那几名头领已经动摇了。这样说来,事情还不算太糟糕,接下来,就是尽量再一次争取跟鞑靼头目见面的机会,然后抛出最诱人的条件,各地赔款,甚至纳贡称臣……呵呵!”苦笑一声,“也许若干年后的史书上会这样写着:‘光凌年间,曾经有一位身为亲王的大汉奸,他与鞑靼人签订城下之盟,割地赔款,卖国求荣,他的名字叫做朱慈炤!”想到这里,不禁摇摇头。

这时候,两名随从突然一脸警觉的抬起头,其中一人冲着朱慈炤使眼色,示意他不要出声。朱慈炤也仔细倾听,一个极微弱的声音从帐篷外面传来,虽然声音很小,可是朱慈炤立即判断出来那是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利刃刺破皮肉所特有的声音。

刺客!

朱慈炤脑海中立即闪过这两个字,他们是谁派来的?打算干什么?是敌人还是朋友?伴随着一个个疑问,朱慈炤看的帐篷的门帘被掀开一条缝,要进来了,进来了!

然而遗憾的是,那支手放弃了继续掀开门帘的动作,外面恢复了寂静。主仆三人彼此相望,产生一种失落感。

短暂的寂静很快便被一阵阵粗鲁的叫嚷声打破了,透过缝隙可以看到外面火光憧憧,突然,几名凶悍的鞑靼士兵冲进来,迅速将三人围起来,闪着寒光的利刃抵在胸口。这时,又有一名看起来像是官员的鞑靼人走进来,仔细的检查了一番之后,命令士兵将三人押解出了帐篷。

但愿不是去执行死刑呀!神啊,救救我吧!让我去见那个恶心的摄政王吧!

也许是祈祷起了作用(应该是这样的,神,你听见了吗?)朱慈炤果然被带到了那座大帐篷前面,酋长面目狰狞的走出来,一把抓住衣领将朱慈炤提了起来,狠狠说道:“本事不小呀!居然有人来营救你!说,还有多少人!”

朱慈炤当时便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冷静的说道:“摄政王阁下,本王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请您放我下来。”

“哼!”一松手将他丢到地上,朱慈炤向后踉跄了几步,他现在毕竟还是个十三岁的孩子,因此不觉心头一紧,眼泪不由自主的夺眶而出,朱慈炤忙去擦眼泪。

突然,一道强光照亮了整个营地,仿佛黎明到来,又好像几轮满月同时照耀在天空,紧接着,一声巨响,众人循声望去,一个巨大的蘑菇状的火团冲向天空:是火yao!

酋长发疯一般的咆哮,旁边的鞑靼头目和军官们一个个噤若寒蝉,生怕一个不小心惹怒了这头疯熊。过了好一会儿,酋长走到朱慈炤身边,恶狠狠的说:“亲王殿下,这是怎么回事呢?”

“摄政王阁下,很遗憾,今天晚上发生的这一切本王全都毫不知情,但是本王可以保证,这绝对不是我明国官军所为!本王个人推测,是不是贵军在我国某地得罪了当地的豪杰,而惹来的报复呢?”

朱慈炤这一说,酋长顿时语塞,因为鞑靼人这一路上干得那些丧尽天良、伤天害理的事情他最清楚不过了。

低头思索片刻,酋长说点点头:“亲王殿下言之有理,请!”说着将朱慈炤让道帐篷,两人并肩而行,进了帐篷。

“今天上午一时鲁莽,多有得罪,还望殿下多多包含!”

“哪里哪里,摄政王阁下性情豪爽直率,令本王钦佩不已!”

虚伪的几句客套词,便将捆绑监禁这一系列野蛮的行为一笔勾销了。

“请问阁下关于停战言和的事情可有什么新的考虑?”

“哈哈,殿下果然料事如神,此番正是为了言和之事请殿下到此的!”

狗屁!撒谎都不会撒!要不是火yao被炸了,你会同意言和?鬼才信呢!心里想着,口中却说:“摄政王阁下果然深明大义,实在是贵邦百姓之福啊!那么,请问阁下关于言和可有什么条件呢?”

“至于条件,还是亲王殿下先来说一说吧!”

朱慈炤略微思索片刻,说道:“我国的条件很简单,只要贵军退回长城以北,其他什么都好商量;辽东作为礼物,将永远赠送给贵邦;如果阁下同意的话,我大明皇帝陛下愿意挑选一名宗室公主下嫁贵邦,从此两国永结秦晋之好!”脸上充盈着真诚的微笑,叫人不由自主的觉得他很值得信任。(开玩笑!在异世界里参加竞选,骗死人不偿命的微笑,估计就连天神林梓怊也经受不住!更何况是这个化外之地的大酋长?)“既然殿下如此有诚意,加之我们的儿郎们也都有些想家了,那么我军会尽快返回草原,但是——亲王殿下,我们长途跋涉而来,路途遥远,还望殿下回去转告你们的皇帝,能不能给我一些吃的?”

无耻!简直太无耻了!“这是自然的,请摄政王阁下放心,本王一定转告皇上。”

“好!不过空口无凭,立约为证!明日清早,请殿下当着各部落头领,签约言和!”

朱慈炤总算松了口气,依然微笑道:“那是自然,如此,本王告退,明早再来拜会!”

“呵呵,不过这里地方狭小,还请殿下再委屈一晚!”于是朱慈炤又被押送到了那座低矮的帐篷里,熬到天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