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又问:“信鸽在哪里?”
“就在大石港附近,我们也在那里住,院子里有鸽子笼,就是信鸽。”巴图说。
“好,巴图,你讲的对我们非常有用,你是投降明朝还是回鞑靼?不管你想做什么,我们都不阻拦。”姚广孝说。
巴图用蒙古语和身旁的同胞叽哩哇啦说了几句,很快就结束商议,巴图看着姚广孝说:“大人,我们愿意投降大明朝,箭矢是我们负责的,出了问题,我们担不起责任。”
“好,给他们松绑。”姚广孝说。
“是!”
走进坑里两个锦衣卫解开了绳子,蒙古人用手揉了揉被绳子勒的酸麻的胳膊,急忙跪下磕头,“多谢大人不杀之恩,多谢大人成全。”
“免礼,免礼。”姚广孝笑着说,“还有一件事拜托两位将军,带我们去信鸽的地方看看。”
“是,大人,什么时候动身?”巴图问。
“现在就动身。”姚广孝说。
巴图和同胞走出坑,刚到外面,一下子就惊呆了,原来他们的头目没有被杀死,而是捆着一旁,嘴里塞满了布,愤怒地看着巴图。
其他锦衣卫笑呵呵地看着巴图,巴图没有生气,只是尴尬地笑了笑,已经投降,再反悔就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蒙古的汉子作战勇猛,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
姚广孝派了两个锦衣卫押着头目回云南府,又在巴图的带领下,一行人向信鸽的院子走去。
巴图住的院子太简陋了。
利用竹子当房屋的柱子,房顶用凉席和杂草覆盖,墙壁也是凉席,院子围墙是歪歪扭扭地插着竹子组成。如果风大一些,房子很有可能连根拔起。
姚广孝似乎明白了巴图投降的原因。
众人走进院子,屋檐下有一个鸽笼,里面有几只强壮的鸽子正在吃稻米。
巴图对一直沉默的同胞说:“朝鲁,去把东西取出来。”
“好。”朝鲁走近鸽子笼,熟练地从里面取出一个竹筒,交给巴图。
巴图没有看,又交给姚广孝。
姚广孝立刻打开竹筒,上面的纸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只见纸条上赫然写着:兵部尚书金忠离开京城;赵王朱高燧在应天,北平空虚。
两条消息犹如一阵惊雷,在姚广孝的脑海里炸裂。
巴图说:“上午来的纸条,我们准备看完箭矢再让信鸽送去,结果……”巴图没有往下继续说,忽然发现姚广孝脸上快速滑落的汗珠。
“大人,你没事吧?”塞哈智关切地问。
“没事,没事。”说着把纸条递给塞哈智,“你们也看看。”
塞哈智接过纸条,看了一眼,脸色却非常平静,因为还是不识字,尴尬地笑了笑,把纸条递给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