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大明神探姚广孝 > 第三十二章他在干什么

第三十二章他在干什么

汉王府,朱高煦和舅舅王宁,还有伯父丘福围坐在一张圆桌上,桌子上摆着美味佳肴,酒香扑鼻。

三人却愁容满面,无心品味美食。汉王朱高煦上次僭越使用了皇帝的黄罗盖伞,没有受到责罚,心里一直很忐忑。

“是不是皇上不会责罚汉王?”丘福问道。

“爵爷,有一点责罚还是好的,如果像世子说的那样,回府反思也是一件善事,以后就能堵住言官们的嘴,一点责罚都没有,随时会被言官戳脊梁。”王宁说,明朝的言官一不怕死,二不怕死的很难看,什么都管,甚至包括皇帝的性生活。

“驸马爷如此说,颇有几分道理。”丘福道。

“那个七品的胡濙有没有责罚他?”朱高煦问。

“没有,什么都没有,上次的事就像是没有发生一样。”王宁说。

“父皇到底是何意?”朱高煦问。

“天心难测呀。”

“对了,最近世子为什么一直奏请修水渠?是不是耍什么把戏?”朱高煦问。

“我也奇怪,难道世子就承认汉王当太子了?”丘福问。

王宁是旧臣,一直在应天府,关系多,路子广,消息也灵通,“修水渠还只是一项,好像是文渊阁那群翰林搞的,还要减轻税负,还要裁撤三大营一些兵士。”王宁道。

“区区几个翰林能干什么?应该是各尚书之责。”丘福道。

朱高煦不太懂朝廷政事,只好默不作声。

“听说要搞什么‘仁政’,解缙最活跃。”王宁道。

“是翰林们自己的意思还是皇帝授意的?”丘福道。

“好像是翰林自己的意思,应该是世子打头,和皇上没有什么干系。”王宁道。

“这帮读书人真是吃饱了撑的。”朱高煦说,很瞧不起那帮酸腐的文人。

王宁也是读书人,笑了笑说:“汉王,爵爷,读书人其实心里想的事情非常多,什么都在乎,我约莫着他们是经常能见到皇上,可是又不满足做一个解惑的先生,希望能更多参与政事。”

“参与政事?”朱高煦不明白参与政事有什么门道。

“哈哈,”王宁笑了笑,站起来在屋里踱步,开始给自己的外甥讲课,“汉王,就拿那个胡濙来说吧,明明是七品官,没事的时候不需要上朝,可是他为什么还要天寒地冻的上朝,就是为了参与政事,越早地了解朝廷的诏令,就能抢人一步把差事办好,如果能提出条陈,就能改动政策,那就了不起了,各部的尚书为什么权力大,因为他们是决定政策的。”

“参与政事,实际上是争夺权力?”朱高煦问。

“正是,汉王,”王宁继续说,“王爷,无须担心,参与政事只能参与一些琐屑小事,大事有各部的尚书负责,军事由王爷负责。”

“哦,哈哈哈。”朱高煦心花怒放,更加瞧不起那帮酸儒生。

“书生即使口若悬河,也攻不了城,拔不了寨,到头来,还是靠咱们这些‘丘八’,哈哈哈。”丘福也笑了,“丘八”是兵拆开的说法,也是对军人的蔑称。

汉王朱高煦想了想又问:“世子带着一群儒生,真不会出什么幺蛾子?”

王宁压低声音道:“王爷,距离上巳节也就三个月了,儒生们的‘仁政’如果要见效,最起码要一年,只要王爷当上太子,可以驳回儒生们的条陈,将来他们白忙一场。”

“嗯。”朱高煦点点头。

忽然,外面有大批人马涌进三个人所在的小院,王宁正好站着,顺手打开窗户一看,不由得大惊,阁楼下面几乎全是锦衣卫。

丘福和朱高煦听到动静,急忙走到窗户瞧个究竟。

丘福一眼认出来,楼下的锦衣卫是警戒奉天殿卫士,再往远处瞧,几个身穿蟒袍的太监簇拥着朱棣快步向阁楼走来。

三人大惊,对视一眼,急忙走下阁楼,刚下阁楼,朱棣已经走到门口,三人立刻稽首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朱棣没有停下,而是直接上了楼,来到三人刚才喝酒的桌子前。

朱高煦等三人上楼的时候,王宁轻轻用手拽了拽朱高煦的外甥,朱高煦明白,不要轻易讲话,一切由王宁来说,王宁是文人,能言善辩。

“皇上,老臣来看望外甥,路上偶遇淇国公,凑好一起来了。”王宁道,合理地解释了三个人一起喝酒的原因,舅舅看望外甥,并无不妥。

“朕来看看儿子!”朱棣针锋相对地回答。

“是!是!”王宁和丘福笑着点头,但是已经能感到朱棣话里的寒意。

王宁还是老道,对朱高煦说:“汉王,快快给皇上沏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