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队长到市长,杨万福几乎是一级不落地走到了市长的位置上,这种经历不但在海西,就是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很少见。生在海西,长在海西,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海西,这是杨万福最为遗憾的地方。当然,他也有骄傲的地方,那就是他从一个孤儿走到了市长的位置上。
方佰鸿从郝龙梅那里找来了一份杨万福的履历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个貌似粗鲁的家伙其实有着很不平凡的经历,开荒模范、打狼英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五一劳动奖章奖章获得者等等,这些都证明杨万福过去曾经多么坦荡无私,多么公而忘私。可是这些似乎又都说明不了什么,就算你过去无比辉煌,也不意味着你现在就可以为所欲为。
就在方佰鸿认真研究杨万福的时候,杨万福自己也拿出一大摞奖章、证书回忆自己的过去。过去虽然苦虽然穷,可心里是踏实的,也是高兴的。现在身居高位,好像什么都有了,可总觉得惶惶不可终日。他很想回到过去的日子里去,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怎么能回得去呢?
建设新城区挪用了中央和省里划拨的生态林建设专项资金,就凭这一条就可以把他弄到牢里去。当然,让他担心的还不止这些,在海西这些年他也在其它事上陷得太深,想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本以为自己会顺利接任市委书记,没想到省里派来了方佰鸿,糟糕的是这个看起来细皮嫩肉的年轻人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好糊弄,自己想做的事几乎很少在他那里通过。如果方佰鸿能够同意搬迁到新城区去,那么他的压力就可以减轻一些,就算有问题方佰鸿也得承担一份责任——可是他就是不同意!
地改市以前,海西的一把手差不多都会调到省里平稳降落。地改市以后,只有上任市委书记石伟东调到省政协当了副主席。对杨万福而言,最难的事情是保住石伟东,因为石伟东对他有知遇之恩,把他从排名第四的副市长提拔到了市长的位置。正因为这样,他得确保在自己的任期内不会有人去翻过去的旧账,否则……不敢想象!
辛辛苦苦弄来的几千万让杨万福给花了,方佰鸿开始很生气,后来就平静了。几千万对海西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干大事就不能图小利,还得从别的地方想办法。海西不能靠别人输血过日子,最终还得靠自己强大起来。
也许是因为不经请示就把打井的钱给花了,杨万福总算定稳了一阵,没有再拿搬迁城区的事来烦方佰鸿,方佰鸿乘机将各县的产业发展情况检查了一遍。因为干旱,海西的老百姓差不多都会种植荞麦。看着成片成片的荞麦,方佰鸿觉得也许可以从这里入手,赶紧组织人认真研究荞麦的营养价值。凡事都怕认真,没想到这一研究还真发现了亮点。
一个月后,市粮食局高局长亲自向方佰鸿汇报他们研究的成果。听高局长这么一说,方佰鸿这才发现荞麦除了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外,还有减血脂、降血糖的功效。
“太好了!”方佰鸿忍不住拍了下大腿,说,“我以为老天爷要让海西的老百姓穷死呢——就做荞麦文章,你们粮食局现在也没事干,我就把开发荞麦产品的事情交给你,搞得好下一届你就是副市长,搞不好明年你就主动让贤!”
副市长?年界五十的高局长从来就没有做过当副市长的梦,方佰鸿的话让他半天回不过神来。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省地矿局的专家在海西转了两个月,基本可以确定海西地下的钛金含量比较高,具有开采的价值。不过专家也提醒方佰鸿,稀有金属已经纳入了国家战略资源局的管辖范围,要开采怕是没那么容易。
专家的话让方佰鸿想起来在南山时的情景,想起了罗西也,想起了张导,还想起了那个跟自己讨价还价的战略资源局的老卢……南山的钨可以不卖,海西的钛是不是也不该卖呢?方佰鸿觉得自己有必要再见见老卢!
既然杨万福那么爱花钱,方佰鸿便把花钱的事都推给了他,反正市财政局的账面上也没多少钱,他爱怎么花就怎么花。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方佰鸿不想跟他搞窝里斗。
一个海西籍的大学生上到半路突然参军了,而且还在部队上立了二等功,不知道是谁发现了这个典型,一向默默无名的海西一下子成了中央电视台以及省电视台经常提到的词语。作为市委书记,方佰鸿不能不对此无动于衷,先是代表市委、市政府到那个大学生的家里慰问了一番,然后又陪同省军区司令员到那个大学生家里去了一趟。
省军区曹司令是山东人,不但嗓门响亮,身板也像一堵墙一样,方佰鸿往他跟前一站就觉得自己跟豆芽菜一样。两人在往返大学生家里的路上昏天黑地地一通乱聊,结果发现很对脾气,于是成了朋友。
回到市区后,方佰鸿在市宾馆招待了曹司令一顿。方佰鸿要宾馆经理把最好的酒拿来,然后跟曹司令拿着酒瓶对吹,结果是两人都喝得够呛,但谁也没爬到桌子地下。
“方……小弟,是条汉子!”曹司令醉酒不醉心,大着舌头说,“你……你今天敢跟我老曹拼酒,够……够意思!”
要在以往,方佰鸿早就躺到桌子底下了,可是今天他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自己出这个丑,因此强忍心里的难受,更加镇定地说:“兄弟我的酒不是白喝的,说不定明天就有事求你老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