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佛·法·僧 > 第十八章 现代高僧大德的风姿

第十八章 现代高僧大德的风姿

“现代高僧大德的风姿”,收录近百年佛教史上出家、在家二众奉行菩萨道的殊胜事迹。在家众有优婆塞杨仁山、李炳南、赵朴初、严宽祜等;优婆夷孙张清扬、张姚宏影等;出家众有太虚大师、慈航菩萨,台湾的妙果法师、圆融比丘尼等人。

现代高僧大德的风姿,千差万别,各有特色,但终不离以“大悲救苦”、“利乐群生”为共遵之本。如:刻经印藏,令法宝流通;维护寺产,令僧宝免难;悲心济世,令老幼赡养;传授戒法,令尸罗久住;布教讲说,令大众归信;办学教育,令薪火相传。

复兴中国佛教的功臣杨仁山居士杨仁山,名文会,字仁山,安徽池州石埭人。1837年出身于书香之家,1911年逝世,享寿七十五岁。幼随父定居北京,早年习儒学,并学天文地理,清同治元年(1862年),因阅读《大乘起信论》,开启他刻经弘扬佛法的一生。他可说是近代佛教复兴的启蒙者。美国哈佛大学宏姆斯·韦尔契教授誉之为“中国佛教复兴功臣”。

杨居士创办金陵刻经处[1],先后刻印经典两千余卷,流通经书百万余卷,佛像十余万帧,影响后来北京、天津等各地刻经处的成立。另外,他也曾至印度协助斯里兰卡摩诃菩提会会长达磨波罗居士弘扬佛教,创办祇洹精舍,成立支那内学院[2],门下人才辈出,尤以太虚大师、欧阳渐[3]最为突出,其他如智光、虞愚、吕澂等,亦甚优秀。杨仁山如此不遗余力地推动佛教,促成了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

缔结莲社倡导念佛的李炳南居士李炳南,名艳,字炳南,号雪庐,山东济南人。生于1890年,殁于1986年,世寿九十七。从小聪慧好学,能奏笛,好剑术,诗经子史、岐黄之术,无不精妙。早年皈依于净土祖师印光大师座下,曾出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秘书数十年,后于台中提倡念佛法门,坚持往生净土,一时风气大盛,接引许多大专青年学佛,培育弘法人才,创立“台中佛教莲社”,兴建“慈光图书馆”、“菩提医院”,创办“明伦月刊社”等弘法文化机构。

雪庐老人在台弘法四十余年,立下佛教许多社会事业,日常除任奉祀官府秘书外,晚间还在各道场讲经,并兼任东海大学、中兴大学教授,个人生活如苦行僧,是外现儒相,内秘菩萨行的在家长者。

护持寺院抢救佛教的赵朴初会长1907年生,安徽太湖人,幼承家学,勤于文史哲学的研究,是诗家,也是近代中国四大书法家之一。

大学时代才开始接触佛学,后深入探索佛教各宗哲理教义,先后出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职。曾积极致力重建寺院,兴办佛学院,挽救中国佛教,协助重建僧团领导,并团结全国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推进佛教各项事业发展,促进国际佛教徒间的友好与文化交流。1982年荣获日本佛教传道协会颁与传道功劳奖,1985年日本庭野和平财团授予和平奖,日本佛教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致力文教延续薪火的严宽祜居士在佛教界素有“严老”之称的严宽祜,本名“祜邦”,1924年出身于广东汕头的望族。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目睹流离失所的难民,感悟世间无常,而开启学佛的生涯。

严居士于香港设立佛经流通处,刊印百余种佛经,流通逾百万册,促使佛法广为流行;也曾积极抢救即将被焚的佛经,延续佛教薪火。后至美国兴建玉佛寺,成立德州佛教会,开办菩提学院中文学校。发心兴建慈敬、常宝及佛光希望小学[4];每年资助十八个省市三十八间佛学院并捐助百余所寺院袈裟、海青等法物。

严宽祜虽然所受教育不多,但自修学习,事业有成,他捐建多所学校,让万千学子能接受教育,所到之处成立文教基金会[5],兴办寺院[6]、流通处[7],抢救法宝,发展海外佛教文化事业,成绩斐然。他谦虚、博学、热情,是一位护法卫教的现代维摩[8]。

护法卫僧宣扬佛教的孙张清扬女士孙张清扬,又名张晶英,1913年生于湖南,家境富裕,母亲为虔诚的佛教徒,适夫孙立人将军。清扬居士毕生投入佛教事业,对护持佛法不遗余力,曾任贵州督匀慈幼院院长、“中国佛教会”常务理事,为佛光山八品功德主。

1949年,清扬居士率先联合“国大”代表王均一等人,致函“行政院”院长陈诚先生,请求释放被诬陷入狱的大陆僧伽,令慈航法师等数十人幸免于难;亦曾经协助李子宽居士买下台北善导寺,供大陆僧侣来台弘法之用;捐款协助东初法师影印大藏经,为当时佛教界一大盛事,深深影响近代台湾佛教的复兴。除此之外,又协助创办《人生杂志》,同时赞助张少齐居士所办的觉世书店,并捐款兴建“中华佛教文化馆”,对台湾早期正信佛法的推动,有莫大贡献。

晚年,清扬居士将台北寓所捐出,指名作为佛光山弘法教育基金之用[9],对于僧伽教育深具远见。她一生护法卫僧,堪为现代在家居士的楷模。

协助建寺大心布施的张姚宏影女士出身于富裕家庭的张姚宏影,在家乡温州完成学业。慈父往生后,接掌家务。

十八岁时,感染肺疾,在雁荡山观音寺调养,因而与佛结缘。她一生心仪文教事业,为回馈乡梓,在温州市捐献“宏影图书馆”;为纪念先夫,捐建“宏德中学”。年五十,成为佛光山信徒,协助创建洛杉矶西来寺、关岛禅净中心,让华裔有信仰的依靠。进而再协办西来大学、佛光大学、佛光卫星电视台等。近年协助创办南非佛学院,给予黑人皈信出家的助缘。这一切均成为佛门盛事。

张姚宏影建设伯爵山庄,成立日月光电讯集团,以净财推动佛教文化教育事业,以此作为自度度人圆满菩萨道的法门。[10]提倡人生佛教的太虚大师太虚[11],1889年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州的长安镇。幼失恃怙,长养于庵院,深受外祖母的宗教熏陶。十六岁由小九华寺士达监院为他剃度,法名唯心,但培养之恩皆渊源于其师祖奘年。

太虚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改革运动,倡导人生佛教,他有两句名言:“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虽然始终未能竟愿,但是他的影响却极为深远。大师一生讲学弘法,不遗余力。曾出任中国佛学会会长、云南省佛教会理事长、闽南佛学院院长等职,主持庐山暑期讲习会,首开自由演讲佛法的风气。曾主编《海潮音》杂志,宣扬人生佛教的理念,目前仍在台湾发行,也是中国佛教历史上发行最久的刊物。

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上,太虚大师的著作《太虚全书》是现代佛学思想的巨擘。太虚大师的思想主张八宗平等互融,各有殊胜,此一观念突破古德判教的传统。

现代肉身菩萨的慈航大师慈航,名继荣,字彦才,福建建宁县人,1895年生。十八岁礼自忠和尚为师,剃度出家,法名慈航。在江西能仁寺受具足戒,曾学禅于圆瑛法师[12],听经于谛闲法师[13],学净于度厄老和尚,受教于太虚大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