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佛·法·僧 > 第十五章 《维摩经》与维摩

第十五章 《维摩经》与维摩

在佛教里,有一部文辞流丽,深具文学价值的《维摩经》[1],经中的主角是一位不可思议的人物——维摩居士。

维摩居士“宿植德本,久成佛道”,名号为“金粟如来”,示现应化安居在毗舍离大城,有人称他为“净名居士”、“无垢称”、“毗摩罗诘”等。他是一位“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戒律;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的居士。他以居士的身相,现不可思议的神通,说不可思议的妙法,并呵斥小乘人行为似焦芽败种,指导诸大菩萨入不二法门,乃至教示善男信女修学佛道,“直下承担”菩萨教法。

《维摩经》的传译[2],对中国的文学、哲学[3]影响甚巨,而维摩居士也成为僧俗及各学派、教派赞叹的对象。如僧肇大师因阅读《维摩经》而发心出家;东晋殷浩以《维摩经》为日课;甚至世间的学者、儒士也深受《维摩经》影响,如谢灵运[4]、白居易[5]、苏东坡[6]等人的行止、文风,皆以维摩居士为模范,王维[7]更以维摩自居,将字号改为“摩诘”,为人所称道。

维摩居士鼓励菩萨们必须“不尽有为,不住无为”,亦即“入生死而无所畏,于诸荣辱,心无忧苦”的“不尽有为”,“观世间苦而不恶生死,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的“不住无为”。

《维摩经》是一部“弹偏斥小”、“叹大褒圆”、“耻小慕大”、“回小向大”的佛典,共有十四品,每一品皆详述菩萨和罗汉彼此间的优美趣事。如维摩居士以生病为缘,广为大众说法;诸罗汉、菩萨自觉对佛法体证不够,拒往探病;天女散花[8],揭示男女无定相,破除二乘人对法的执着;在维摩丈室中,诸罗汉、菩萨们无有坐处,维摩大显神通,向灯王佛遥借宝座,宣扬大乘佛教广狭相容,芥子纳须弥的解脱法门;与文殊菩萨畅论不二法门,文殊言:“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维摩以默然回应,令文殊不禁叹道:“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综观全经,说明男女没有定相,时间没有定准,大小没有定型,妄心没有定念,世间一切都是相对的差别,必须要契入真心,净土才能现前。此一净土,完全是一种关怀人间、注重利他济世的精神,这是所有大乘经典的依据,即所谓“以出世的思想,作入世的事业”。

《维摩经》提倡菩萨净土,此一净土为“唯心净土”,如经中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此“唯心净土”,其实就是“人间净土”。维摩居士将佛法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在生活中奉行佛法,在佛法中建设净土。此种以佛法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是:

1.以般若智慧为学人的慈母。

2.以具足方便为学人的严父。

3.以禅悦法喜为学人的妻妇。

4.以柔顺慈悲为学人的女儿。

5.以诚实善行为学人的男儿。

6.以各种道品为学人的知识。

7.以六度万行为学人的法侣。

8.以清净甘露为学人的饮食。

9.以解脱妙味为学人的讲堂。

10.以庄严相好为学人的身体。

11.以惭愧修持为学人的衣服。

12.以身心健康为学人的花鬘。

13.以毕竟空寂[9]为学人的家庭。

14.以总持佛意为学人的庭院。

15.以八种解脱[10]为学人的浴池。

16.以四种禅定[11]为学人的床座。

17.以五种神通[12]为学人的象马。

18.以大乘发心为学人的舟车。

19.以一心证道为学人的旅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