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佛·法·僧 > 第二章 菩萨道的实践

第二章 菩萨道的实践

吾人学佛修行,若依二乘声闻、缘觉,只求自觉自利,非是究竟圆满法门;唯有发心立愿,广修六度万行的大乘菩萨道,才能自度度人,圆满佛果。

第一章,我们从菩萨道的起点,略说发菩提心因缘,厘清发心的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后,进入第二章菩萨道的实践。所谓实践菩萨道,《维摩经》说:“直心是菩萨法,深心是菩萨法,发心是菩萨法,降魔是菩萨法。”[1]虽然菩萨有无量法门,而归纳之则有四弘誓愿、四无量心、四摄法、六波罗蜜等,是一切菩萨发菩提心,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应实践的法门。

一、四弘誓愿所谓大乘四弘誓愿,即是依苦、集、灭、道四圣谛而发起的深誓弘愿。

1.因为众生多苦,所以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

2.因为苦由业集,所以发愿烦恼无尽誓愿断。

3.为令众生向道,所以发愿无量法门誓愿学。

4.为使众生证果,所以发愿佛道无上誓愿成。

因为修习苦、集、灭、道四圣谛而发菩提心的大乘菩萨,就要以四弘誓愿来弘扬四圣谛的真义。

二、四无量心所谓四无量心,一是慈无量心,二是悲无量心,三是喜无量心,四是舍无量心。此四种无量心的实践,能降伏我们内心的贪、瞋、痴、慢等烦恼,体证菩萨无量无边的境界。

1.慈无量心:就是给人信心。

2.悲无量心:就是给人希望。

3.喜无量心:就是给人欢喜。

4.舍无量心:就是给人方便。

菩萨觉知生死炽然,烦恼逼迫,仍本着“拔苦予乐”的本怀,视一切众生长者如我父母,幼者如我子女,菩萨不只是自己解脱,也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在《陀罗尼杂集》[2]说,菩萨有四种大事:心如大地、心如大海、心如桥船、心如虚空,能长养一切善法,能包容一切差别,能启发一切欢喜,能成就一切因缘。

三、四摄法门所谓四摄法门,是菩萨度众时的权巧方便,视众生根器、喜好的不同,令之转迷成悟。《法华经》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者是。

1.布施摄:是乃结缘行。凡是他人有所需求,合乎正道律法,即给予满足。所谓财施、法施、无畏施是也。以慈悲柔软之心,令亲近者皆大欢喜,并发起道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