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集资阵痛(第四卷) > 第10章 10、两个同时破裂的泡沫

第10章 10、两个同时破裂的泡沫

两个同时破裂的泡沫

其二是郁金香泡沫迸裂80年后,几乎同时发生的英国南海泡沫和法国密西西比泡沫。

1711年,一个叫哈里·耶尔的投机家和冒险家,将一帮英国贵族撺掇在一起,成立了英国南海公司。

那时候的英国经济,一派繁荣景象。民间资本不断积累,银行储蓄不断膨胀,大量闲置资金到处寻找出路。另一方面,英法两国由于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而进行了长达近10年的战争,令英国政府负债累累,负债高达一亿英镑。

为了还债,英国政府跟南海公司签订协议,由后者认购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南海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永久性退税政策,并给予对中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没收所有未经准许就进入这个地区进行贸易的船只,船上货物价值的1/2归南海公司,1/4归英国政府,1/4归告密者。

然而,中南美洲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政府只允许南海公司从事奴隶贩卖,每年只准运送一船,利润还要和西班牙政府分成。

在这种惨淡经营的状态下,南海公司一直熬到了1720年,才等来了转机。该年1月,研究法国政府解决债务问题的手法之后,南海公司向英国政府提出,它愿意以750万英镑的出价来换取管理英国国债的特权,而它解决国债压力的手段跟法国一样:发行股票。当时,英国股票的发行量极少,股票是特权的绝对象征。

向英国国会主要议员和英国皇室支付了共计120万英镑的贿赂后,南海公司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管理另外3100万英镑国债的特权。

接下来,南海公司开始造势,不断向媒体释放各种各样的利好消息。诸如,在墨西哥和秘鲁发现了巨大的金银矿藏,只要把英格兰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数以亿计的“金砖银石”就会源源不断运回英国;西班牙马上就要放弃智利、秘鲁沿海的4个港口,英国即将西班牙签订协议,以利用后者行将放弃的智利、秘鲁沿海的4个港口进行贸易;墨西哥已经同意用全部金矿来交换英国的羊毛和棉花;南海公司包租的船只可以不受数量限制,之类。

在这些消息的轮番轰炸下,社会公众对南海公司的未来有了坚定的信心,开始争先恐后地抢购其发行的股票认购证,导致股价像坐上了过山车一般轮番上涨,从每股120英镑一路飙升到了每股900英镑。

1720年4月12日,南海公司发行新股。4月14日和4月29日,出现了两次特别的股票抢购现象。这两次,南海公司向公众提供了股票预约认购,以取得现金、融通债务。第一次发行2.25万股,每股股价为300英镑,认购者需要立即按股价的1/5支付现金。第二次发行1.50万股,每股股价为400英镑,认购者需要立即按股价的1/10支付现金。

很轻松地,南海公司就筹集到了一大笔现金。它的第一笔支出,就是兑现当初的贿赂承诺,向贵族、议员和政府官员支付了共计大约200万英镑。

1720年4月下旬,南海公司还宣布,所有持有国债的人都可以把尚未兑换的国债年金转换为南海公司的股票。言听计从者的短期年金为52%,长期年金为64%。他们天真地认为,股价不断飞涨的收益,将远远超过按照国债面值领取的固定年金。

眼见越来越多的一夜暴富,国王,大臣,议员和众多上层贵族,甚至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也都争先恐后地杀了进来。

整个英国都沸腾了,许多人甚至放弃了工作,卖掉了房产,拿出了全部家当,专职股市的海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