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风雅中华?漫谈民族乐器 > 第九章 著名笛子演奏家

第九章 著名笛子演奏家

1.王铁锤

王铁锤,1932年出生在吹歌之乡——河北省定县子位村。著名笛、箫演奏家,中国北派笛子大师,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文化部艺术家联谊会理事、中国音协北京民族管乐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

王铁锤的父亲是吹歌会的成员,他从小耳濡目染,对民间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七岁即向父亲和其他吹歌艺人学习管子和笛子,十岁开始登台演奏。1947年,他进入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学习,后在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乐队、中央歌舞团乐队工作。1953年和1955年,他两次在世界联欢民族乐器比赛中获奖。他曾随艺术代表团到英、美、日本、印度、巴西、德、前苏联、伊拉克、津巴布韦等亚、非、拉美和欧洲等27个国家访问演出,不但增进文化交流,更将中国古典音乐的种子撒播到全球各地。

王铁锤的笛子演奏具有北方民间音乐的深厚基础,博采众长,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个性与风格。他的演奏音色圆润优美,感情充沛,气息饱满,技巧纯熟,感染力强。他演奏的箫、巴乌和埙乐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1986年,他在北京举办了“王铁锤笛、箫、巴乌、埙独奏音乐会”,获得成功。他创作、改编并演奏的笛子独奏曲《庆丰收》、《赶路》、《摘棉花》、《油田的早晨》等已被录制成唱片。1991年录制出版了《中国北派笛子大师王铁锤笛曲精华集》镭射唱片,1992年又录制出版了《王铁锤演奏笛、箫、巴乌、埙、葫芦丝独奏曲集》等镭射唱片。

王铁锤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专题介绍中国北派笛子演奏及改革巴乌演奏。多年来,他先后出版了《王铁锤笛子独奏曲集》、《竹笛吹奏入门》、《箫、竖笛吹奏入门》等书。他还荣获了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的名字被编入《中国艺术家名人辞典》。

2.冯子存冯子存,1904年7月29日出生于河北阳原县。笛子演奏家,北派竹笛艺术的领军人物。

冯子存从小受到家乡民族音乐的熏陶,13岁开始参加了民间音乐演奏活动,当时他主要演奏笛子和板胡。

1921年,他走西口到包头谋生,他白天干活,晚上向“二人台”艺人学习小戏音乐。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冯先生独特的笛子演奏风格,饱满坚实的气息,高亢明快的音色,丰富多变的唇、舌、指、气法,浓烈炽热的地方风味和朴实严谨的艺术作风,这些都是他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根本。

1953年,冯子存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他以高超的笛艺轰动了首都的文艺界,并应邀进入中央歌舞团任独奏员,开始了专业文艺生涯。

1958年后,他曾随中国艺术家代表团去芬兰、瑞典及港澳地区演出。通过长期的演出实践,冯子存在“二人台”音乐风格的基础上,总结和发展了北方笛子的演奏技法,他的演奏高亢、嘹亮,具有典型的北方梆笛特色。

1964年,他被调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培养了刘森、马宝山、曾永清、陆金山、杨明、郭鸿五、王湘等一大批笛子演奏家和演奏员,并把北派笛子传播到全国各地。

冯子存的笛子多重于内容的表达,而技巧是为乐曲内容服务的。如《走西口》一曲,表现了在旧社会因生活所迫,一对农村夫妇生离死别,丈夫走口外的故事。演奏充满了哀怨愁离、依依惜别和无限感伤的情绪。乐曲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

冯子存的创作、演奏,在各种技巧运用和发挥上可以说是笛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不但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在朝鲜、越南、瑞典、芬兰及我国的澳门、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与人合作改编的《喜相逢》,不仅成为笛界的名曲,还被改编成钢琴、小提琴、木琴演奏曲目,被世界亚太音理会编入各国音乐教材。

他被行内人士普遍认为是第一个将中国竹笛独奏形式搬上舞台的笛艺家。他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竹笛事业,留下大量的独奏曲目。冯派竹笛艺术风格在全国影响颇大,他成为半个世纪以来竹笛开拓者之一。

他整理改编和创作的大量笛子曲,富有民间器乐的特点和强烈的泥土气息,出版有《冯子存笛子曲选》。冯子存先生为竹笛奉献一生的高尚精神和品德久远影响、激励着人们。他勤劳一生,为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中国音乐界的骄傲。

3.陆春龄陆春龄,1921年9月出生于上海。笛子演奏家,我国一代笛子宗师。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被国内外听众誉之为“魔笛”。

陆春龄七岁操笛学艺,童年在一位善吹笛子的皮匠师傅启蒙下,对笛艺怀有浓烈的兴趣,发愤苦练,技艺飞进。因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就当了汽车司机,后又靠踏三轮车谋生,十几岁就参加了上海民间丝竹团体“紫韵国乐社”。

1940年,他与友人组织“中国国乐团”。五十年代,他参加了上海民族乐团的筹建工作,此后便成了上海民族乐团的独奏员,1976年调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作为一名独奏家,自1954年起,陆春龄多次出访东南亚、欧洲、亚洲、美洲以及香港、台湾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及教学,赢得广泛称许。被誉为“神笛”、“魔笛”和“笛王”。

1981年,他应香港宏光国乐团邀请,在香港举行独奏音乐会,大获好评,报界赞颂他的演奏“艺冠群伦”、“神韵兼备”。1985年,他在北京举办了独奏音乐会,同年应香港音乐事务统筹处邀请举办青少年大师班。1986年,陆春龄在上海举办了从艺五十周年音乐会;同年10月,他代表上海音乐界在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二世访沪时作御前演奏;不少国家的总统、总理均曾欣赏他美妙的笛艺。1987年及1988年,陆春龄分别于新加坡及英国伦敦等五大城市演出。1994年,他首次将江南丝竹介绍到台湾。

1999年,他专程赴美国达拉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举办专场独奏会;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加“陆春龄大师与敦煌国乐团”音乐会。1999年在上海国际旅游节举办陆春龄父子师生老中青少童千笛盛大演奏会。2000年,他分别应邀参加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举办的“魔笛陆春龄与江南丝竹”音乐会、香港新生国乐团音乐会、日本京都江南丝竹会音乐专场、新加坡华乐团举办的“笛子世界”等各类音乐会。2000年12月底,他参加了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一周年举办的“长虹、新声、天河”音乐会。他在1992年受传大文化传播公司、1993年受台湾摇篮唱片公司、1994年受摇篮及中广国乐团、2002年6月受琴园国乐团邀请在台北最美丽豪华的音乐厅与胡结续专家举办“苍龙吟”等专场独奏会。2002年10月,他为香港宏光国乐团成立40周年庆祝音乐会创作了笛子与乐队大型协奏曲《普天同庆》以雪百年国耻,在庆香港回归百人大乐队中,他既指挥又独奏,耄耋老人精神技艺感人,受到空前欢迎。2003年4月,他又受香港龙音公司之邀,与林石城等四位专家举办专场独奏会。

陆春龄创作和改编了大量笛子独奏曲,出版了《陆春龄笛子曲集》、《江南丝竹八大名曲》及民乐CD、VCD等,其中不少乐曲已成为中国笛乐的经典曲目。他的演奏,音色纯净秀美、醇厚圆润,表演十分细腻;擅长运用赠音、打音、倚音、震音等指法润饰旋律;气息控制功力尤深。他演奏的《鹧鸪飞》、《小放牛》、《欢乐歌》、《梅花三弄》、《行街》、《喜报》等都无不由尽其妙,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松涛鹤唳,似貌传神,令人叹为观止。

陆春龄既是笛子演奏家,又是音乐教育家。他培养了俞逊发、孔庆宝、林文增、周林生、赵越超、魏显忠、余占友、郑济民、杜聪、陆如安、赵庆中、周晴等学生。他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些人在海内外乐坛、教坛上享有一定的声誉。

陆春龄从事民族音乐已有近七十年之久,在这半个多世纪的笛艺春秋中,其气口之精微、指法之奥妙、音色之纯净、风格之浓郁,韵味隽永、甜润醇厚;压北方梆笛,奔放粗犷、开阔亢亮。尤其在江南丝竹的基础上,广蓄并纳,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体系和流派,被誉为“南方笛派的杰出代表”。

陆春龄创作的笛曲,以《今昔》、《喜报》和《江南春》更为脍炙人口。1985年,他荣获上海首届文学艺术奖,1989年更以《鹧鸪飞》一曲荣获中国首届金唱片奖。1993年,他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被授予美国荣誉公民及金钥匙奖。2004年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殊荣。

陆春龄是我国南派笛艺的杰出代表之一,被国内外听众誉之为“魔笛”。他7岁即向一位皮匠师傅学笛,对笛艺怀有浓烈的兴趣。十几岁即参加了民间丝竹团体“紫韵国乐社”,1940年与友人组织“中国国乐团”。青年时期的陆春龄,为生活所迫,曾开过汽车,踏过三轮车。生活的辛劳并没有压倒他。他除了借笛子排遣胸这的积郁外,还借开车、踏车之便,寻师访友,磨砺自己。1952年,陆春龄参加了上海民族乐团的筹建工作,此后便成了独奏演员,1978年调上海音乐血缘任教。

陆春龄是笛子演奏家,又是音乐教育家。他所教过的学生遍及海内外,不少中青年笛子演奏家都受过他的指导其中有些人在海内外乐坛、教坛上享有一定的声誉。他还是一位多产的民族器乐曲作家,他改编和创作的众多笛曲,已成了笛子演奏家们常常演奏的曲目,深受听众喜爱。

陆春龄的笛子演奏已有60个春秋,他在笛苑内辛勤耕耘,不断开拓,形成了他那浓郁的风格。“江南丝竹”是陆春龄竹笛演奏艺术成长的沃土,江南丝竹所具有的清新活泼、韵味隽永的特色,便成了他演奏风格的基调。而他又将江南丝竹乐曲改编成受人欢迎的笛子独奏曲。

陆春龄是我国灌制唱片、录制音带最多的笛子演奏家。各个时期,他对乐曲的处理都有明显的不同。50年代初期,他的演奏醇厚、质朴,但已充分显示出擅长以生动的音符塑造音乐形象、刻画意境和渲染气愤的功力。这从50年代灌制的唱片《小放牛》、《欢乐歌》和《鹧鸪飞》中就能领会到。人们听着他的演奏,常会随着笛声展开想象的翅膀,沉浸到他所创造的意境中。

《小放牛》原是戏曲中的“吹腔”。乐曲可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以民间乐曲《老六板》为引子,紧接着的旋律舒缓而自由。听着这优美的旋律,人们不难想象出牧童横骑牛背,迎着阳春三月扑面而来的熏风,手执短笛、引吭高歌的情景。乐曲前一部分为羽调式,乐句多用重复。重复的乐句通过力度对比,描绘了牧童和村姑一问一答、一唱一和的欢娱场面。乐的后一部分转入徴调式,同前一部分形成了鲜明的调性对比。这一部分,由于音调移高了四度,音色更加明亮,再辅之以连音和顿音的相互交织、映衬,场面也就显得更为炽烈,充满活力。《小放牛》被陆春龄用笛声勾勒出了一幅春牧图,一幅江南水乡的风俗画。

《欢乐歌》和《鹧鸪飞》,原是江南丝竹乐曲。江南丝竹乐曲答都有它一定的程式:慢板、中板和快板。快板是乐曲的原型,这板和慢板则是乐曲原型的放慢、加花。改编成独奏曲的《欢乐歌》,删去了中板,仅留华丽流畅的慢板和活跃欢乐的快板,显得更为紧凑。

《鹧鸪飞》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传入上海以后,于本世纪初即衍变成江南丝竹乐曲,并成了当时上海丝竹团体国乐研究社的保留节目。1924年6月24日晚的广播音乐会上,国乐研究社就以13人的阵容合奏此曲。1926年严个凡编的《中国雅乐集》亦收有此曲。《鹧鸪飞衍化成江南丝竹乐曲以后,也就同别的丝竹曲一样,有了慢、中、快三种板式。不过,合奏时为了避免冗长,常常删去中板。

《鹧鸪飞》是陆春龄录制音带和灌制唱片次数最多的一首乐曲。每一版本的演奏尽管都不完全一样,但都同样保存着江南丝竹的基本风格:旋律华丽而流畅,多用赠音,主义南方曲笛的韵味,就连慢板同快板的衔接处的节拍由慢而快的过渡,也是江南丝竹的转板形式。尽管如此,陆春龄演奏的《鹧鸪飞》,同丝竹曲却有着明显的区别。他着意形象的刻画和意境的创造,从而使每个版本都有新的发展。从《鹧鸪飞》每个版本的演化中,不难看出他对竹笛艺术的探求。

陆春龄演奏《鹧鸪飞》,刻意在“飞”上下功夫,因此,乐曲起始5小节4个长音的引子,全用颤音演奏。把实指颤音同虚指颤音(即手指在音孔上方快速扇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再配合??熟的口风所奏出的选绿,使人产生鹧鸪奋翮高飞的联想。慢板部分节奏平稳,曲调悠扬,音色浑厚、圆润,时有直接表现鹧鸪振羽的穿插。最引人注意的是,慢板中段第二泛音“7”、“6”的运用,更是渲染了展翅飞舞时静谧空明的环境。快板部分的旋律委婉酣畅,亦是鹧鸪翱翔神态的生动描绘。末尾两小节的颤音,不仅同引子的颤音遥相呼应,人们也仿佛望见那鹧鸪远逝天际的景象。

《鹧鸪飞》是陆春龄所改编的传统乐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目。聆听此曲,刻意林光辉到他的扪笛风格和高超技巧:口风精妙,音色纯净,指法奥妙,风格浓郁。此曲不仅闻名于世,而由他灌制的唱片也荣获了中国首届(1949-1989)金唱片奖。

陆春龄创作的笛曲,以《今昔》、《喜报》和《江南春》更为脍炙人口。

《今昔》作于1957年。乐曲分三段。首段以优美的山歌般的乐句为引子,以抒发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情绪欢快、酣畅。中段乃是对痛苦往事的回忆,同首段形成强烈对比。前四个乐句的旋律为音色比较含蓄、暗淡的中低音区,加上滑奏技巧的运用,音调更显得深沉、凄婉。旋律的上行,速度的逐渐加快,表现了情绪的激奋和反抗的决心。陆春龄这一段奏得含蓄、厚实,充分显示了他吹奏南方曲笛的坚实功力。末端是首段的反复,由于音调提高了四度,因加花而使音符变得密集。,气氛也显得更为热烈。

《喜报》作于1959年。当时陆春龄到山东、安徽深入生活,全国人民为建设祖国所表现出的积极向上精神,激励了他的创作热情,便创作了这首歌颂人们建设祖国的赞歌。乐曲受北方风格影响,技巧上较多地运用了历音、吐音和滑音,再辅之一充沛的力度,乐曲显得激越高亢、热情奔放。

1962年春,陆春龄到上海郊区金山卫体验生活,与曾加庆合作创作了《江南春》。这是陆春龄演奏曲目中篇幅最答的一受乐曲。乐曲的基本素材为《四答景》。前奏中两声杜鹃啼叫,加上笛子奏出的江南农村田歌音调的引子,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即已呈现眼前。乐曲中八度的跳奏、顿音的运用,充分呈现了水乡春耕繁忙的喜人景象。

上面的几首乐曲虽不足以囊括陆春龄笛子艺术的全貌,但也足可窥见他演奏风格的精髓。

1954年起,陆春龄曾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先后出访过欧、亚、非30个国家和地区。在出访期间,陆春龄从未放过向外国同行讨教,学习各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机会,并将他们改编成笛曲。这些外国民间音乐,经过他的表演,也都注入了新的血液,具有新的风貌,成为陆春龄笛子艺术的一部分。

陆春龄笛子艺术的独特风格,首先体现在运气上。他受昆曲影响很答,讲求“气沉丹田”。这种运气的方法是,呼吸借助腹肌和腰肌强劲的支援力,使吹气时气息答小缓急得以控制自如。除了运气之外,他还特别注重用上手拇指向内顶,下手拇指向外推,以保持笛身的平衡,并藉以协调风门的远近、口风的松紧和力度答小的对比。正因为这样,他吹出的音色优美而醇厚,坚实而饱满,强而不躁,弱而不虚。

其次,陆春龄在他改编和创作的乐曲中,经常使用别人不答用的第二泛音(即十二度超吹)。因为在笛子上吹奏第二泛音,笛膜几乎是不震动的。此时笛子的音色不仅纯净,而且而且音量小,极容易表现静谧的气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