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叫卖
近日观看电视剧《水浒传》,我对剧中武大郎沿街高喊“炊饼——”“炊饼——”的叫卖场景印象尤为深刻。用句时髦的话来说,武大郎分明是在为自己的炊饼做广告。
其实,现代广告说穿了就是叫卖,或者说是高级的叫卖,只不过武大郎的叫卖用的是自己的嗓子;现代人做广告,实际上是借助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进行叫卖,而两者的目的都是一样,即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东西。
当然,现代广告的效果要比原始的叫卖好得多。吊起嗓子沿街叫卖,影响面毕竟很小;而借助先进媒介进行叫卖,影响面自然广得多。
在现代社会里,原始的叫卖仍未湮没,且时不时在都市、圩镇、乡村里出现。如今有些人还进入到写字楼、办公室里叫卖兜售商品。我曾听说这么一个笑话,有个汉子拿菜刀进入一间办公室里叫卖,一位女职员正在埋头书写,专心办公,没有听到叫卖声;可当女职员停下手中的活儿,一抬头便发觉一个汉子手持菜刀站在自己桌前,那女职员以为汉子要持刀抢劫,吓得她大惊失色,连声呼救,结果闹了一场笑话。像这样的叫卖者,在都市里并不鲜见,且不说其扰乱了人们的办公秩序,就是其偷税漏税、违章经营已令人发指。
这个不再吃大锅饭的年代里,生意人往往发出可怕的热情,使出浑身解数向世人叫卖。你想体验一下他们的热情如何,那就请你从火车站出口处走出来,那些车夫或旅店老板就会苍蝇见到臭肉一般对你叮住不放,甚至动手拉你,简直要给你来个“五马分尸”。其实这些车夫或旅店老板只不过是为自己的那张车票或那个床位叫卖。
早年年底我在庐山参加笔会时,曾遇上一位热情得可怕的叫卖者。我们与会者在游庐山黄龙寺、乌龙潭等风景名胜的途中,迎面碰上几位叫卖的妇女。其中有个肥胖的妇女一路上都跟着我,手中扬着几袋石鱼,口沫横飞的叫卖着。开初她说10块钱2袋,继而3袋、5袋……最后说10块钱10袋,这时我心动了。我早就耳闻庐山特产有“三石”即石鱼、石耳、石鸡;石鱼富含蛋白质,肉质鲜嫩、香醇可口;心想一元钱一袋,这么便宜怎不买呢?我正欲掏钱,同行的湖北省知名青年诗人元平连忙咬我的耳朵,说那些是劣质货,吃不得,这样便没有买成。谁知那位胖妇却操着她的江西方言骂骂咧咧,直到我们上了旅游车还在车门边纠缠。这哪里是叫卖,简直是逼买了。当时我狠狠地给了她两巴掌——当然,我没有出手,只是在心里这么想。
如果说这种原始的叫卖未免有点“痴情”,那么现代广告或干脆说现代叫卖就更加“痴情”。踏进时下的都市,无处不是广告:走在街上,一块块广告路牌在向你叫卖,就是某堵快要崩塌的围墙也会刷上一行广告大字“……”;走进公园,一看那门票背后赫然印着“ⅩⅩ公司赞助”,分明又在叫卖;回到家中,随手拿起报纸浏览,一位位商家、一个个企业又在版面上“群雄割据”,张嘴叫卖;打开电视,叫卖声更是声声入耳……现代叫卖的围追堵截,比起那原始叫卖更加让人难以逃避。
或许叫卖者已经识破了人们的逃避心理,他们便往往运用巧妙的手段去引诱人们。记得儿时有一位老人一边摇着拨浪鼓,一边吊起嗓子叫卖,久不久到我们那条小巷来。我们那群小伙伴只要听到拨浪鼓咚咚咚的响声,就会跑过去围住老人挑来的那对箩筐买这买那,可以说是拨浪鼓俘虏了童心。现代叫卖者们则似乎更有创意,且翻开报纸杂志看看,一个人见人爱的大美人会冲着你笑,那种要推销的商品就放在美人的屁股底下,看来你不会不注意到的。那些电视广告呢,它害怕观众手里的遥控器,于是它往往埋伏在电视剧中间,当你有滋有味的看着一对现代青年演绎一个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时,武松就会举着一瓶现代美酒突然从荧屏中跳出来,向你叫卖!我想,这种现代叫卖术,颇似少儿的恶作剧,他明知你从那边走来,他便事先躲在墙角,待你走近时,他大嚎一声冷不防从墙角跳出,吓得你出一身冷汗,这样的叫卖一定让你入目入耳入心,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