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孙子兵法》译文将领如果能听从计策,那么任用他必能取舍,这样的人要留住;将领若是不能服从,任用他会导致失败,不如不用。
兵家智慧故事将领服从军令,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军纪,绝对不允许随意更改。一个人不服从军令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军队军纪松懈,小则导致一场战斗失败,大则毁掉一支队伍。“失街亭”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经过两年准备,227年冬天,就带领大军驻守汉中。汉中接近魏、蜀的边界,可以随时找机会进攻魏国。自从刘备死后,蜀汉多年没有动静,魏国毫无防备,这次蜀军突然袭击祁山,守在祁山的魏军难以抵挡,纷纷败退。蜀军乘胜进军,祁山北面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的守将都背叛魏国,派人向诸葛亮求降。魏国朝廷文武官员听到蜀汉大举进攻,都惊慌失措。唯独刚刚即位的魏明帝曹睿比较镇静,立刻派张郃带领五万人马赶到祁山迎战,还亲自到长安去督战。
诸葛亮也到了祁山,决定派马谡一支人马去占领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街亭,作为据点。马谡这个人确是读了不少兵书,平时很喜欢谈论军事,但缺少实战经验。
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到了衔亭,张郃的魏军也正从东面开过来。马谡看了地形,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旁边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
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走的时候叮嘱过,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垒。在山上扎营太冒险。”马谡没有打仗的经验,自以为熟读兵书,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王平一再劝马谡无效,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
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包围起来。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是由于张郃坚守住营垒,蜀军没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
蜀军在山上断了水,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自乱了阵脚。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要禁也禁不了,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逃跑。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他得知马谡失败,就叫兵士拼命击鼓,装出进攻的样子。张郃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逼近他们。王平整理好队伍,向后撤退,不但一千人马一个也没损失,还保全了不少马谡手下的散兵。
诸葛亮回到汉中,经过详细查问,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由于马谡违反了他的作战部署。马谡也承认了他的过错。诸葛亮按照军法,把马谡下了监狱,定了死罪。诸葛亮斩马谡下了很大的决心,毕竟在他眼里马谡也是一个可造之材,不过这和整个军队的纪律和信用相比,当然只能舍弃马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