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摔跤
摔跤中国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古代称为角力、角抵、相扑、争跤等。5000多年前,黄帝时代就有了摔跤活动,到了周代(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摔跤被列为正式体育项目。秦汉以后,摔跤从单一的军事目的走向了民间,成了供人欣赏的娱乐活动。皇家有了专门的摔跤组织,这种组织一直延续到清朝的“善扑营”。元、明、清时代,摔跤融入了满族和蒙族的技艺,逐渐形成现代中国式摔跤的雏形。
清王朝的国家摔跤组织是“善扑营”,摔跤者穿特制的短上衣(叫“褡裢”),系腰带,穿长裤,衣、带可以抓,全身可以握抱,但不许抓裤子,不许击打,不许使用反关节动作,三点着地(两脚加一手一膝着地)为失败,3跤2胜,没有时间限制。民国时期,北京、天津等地都有不少人以表演摔跤为职业。在北京天桥附近形成了几大“跤场”,其中首推沈三(沈友三),后有宝三(宝善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式摔跤有了很大的发展。1953年第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中国式摔跤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前几届全运会也均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全国锦标赛。1956年和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相继颁布了“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等级制”和“中国式摔跤规则”,将中国式摔跤运动正规化。
中国式摔跤起源于民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明朝时期传入日本,后经发展形成日本现在的相扑和柔道。中国式摔跤以其较强的观赏性和技术性而备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目前已有欧洲、非洲、亚洲、美洲的近几十个国家开展中国式摔跤运动。
中国式摔跤:两人徒手较量,以摔倒对方为胜。只需几分钟,再外行,你也可以看懂中国式摔跤的比赛。简单易懂,或许是我对中国式摔跤比赛的第一个印象。双方都触地,后触地者得1分;一方触地,保持站立的一方得2分;一方将对手摔倒,自己将对方摔成两脚同时离地,并有一腾空的过程,而自己仍保持站立姿势得3分。
中国跤变化多端,摔法多达几十种。摔跤要练习扎实的基本功,特别要加强腰腹、腿部力量和灵活性练习。还要注意动作迅速和上下肢的协调配合、手脚动作的密切配合。根据每个人的身高、体重和身体素质等条件的不同,要选择适于自己使用的技术。例如身材矮小、动作比较灵活的人,可以选练小得合、捞、磨、端踢、掐撮、躺刀、入、穿档靠、蹩、掏、耙、刀勾、豁、揣、捆等技术动作;而身高、体重、力气大的人,可以依靠勾、别、缠、踢、掰、叉、涮、拧、锓、拄、撮、肘、拍、、装、错、披以及大得合等技术形成自己的风格。
和武术散打比赛一样,中国式摔跤也是运动员的身体直接接触与对抗,也同样需要运动员拥有过人的力量、迅捷的速度,这样才容易摔倒对方,这便是“一力降十会”。但是仅有直来直去的笨力、拙力又远远不够,还要巧妙地借力用力,善用巧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四两拨千斤”。在似乎是凝固的较力过程中,双方运动员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经验瞅准时机抓住对方的空当,持久的僵持刹那间化解,当一方完全失控被另一方摔出的时候,是摔跤比赛最有魅力的时刻。难怪中国跤在欧洲被列为男人的第二绅士运动,位置仅次于英国的马术。“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和优雅的绅士风度或许是欧洲人喜爱中国跤的主要原因。此外,摔跤运动员更需要拥有良好的柔韧性。散打运动员赤膊上阵,而摔跤运动员却正是通过跤衣发挥摔跤中各种手法的作用。摔跤运动员从头至脚、从手指到脚趾都要参与摔跤较力过程。
“中国式摔跤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项目,在清朝达到了最高峰。北京、天津、河北保定和山东济南被称为‘四大跤城’。京跤,沉稳准确;津跤,刚猛粗野;济南跤介于二者之间;保定则以快跤著称;还有内蒙式摔跤搏克、回族的绊跤、陕西的抱腿,各有各的特色。武术包含的内容是远打近拿靠身摔,中国散打在国际上近几年屡次获胜,比较牛,一个原因就是摔的优势。摔跤实际是武术当中一部分精华的东西。过去一个武术家必须精通摔法。中国跤讲究步、眼,讲究手法,摔出来特别漂亮。水平高的运动员较量,一跤是很难见的。过去民间有很多跤场,随着城市的逐渐开发建设,这些跤场都不存在了,民间练的人也越来越少。而且现在跤手大都是练柔道、国际跤出身,中国跤的味道少了很多。”老一辈回忆起小时候在济南人民商场看摔跤的情景:“那时候的人民商场有片空场,艺人就在那儿摔跤卖艺,观看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有拼命叫好的、有使劲儿鼓掌的……”眼神中充满了怀念。
“临回望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
摔跤是我国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摔跤的叫法很多,古代称摔跤为“角抵”“角力”“相扑”“争跤”“掼跤”“摔角”,到了近代才统一叫作“摔跤”。根据文字记载和传说,早在四千年前,原始人为了求得生存,在狩猎过程中,在人与人或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利用徒手搏斗的形式,以求得食物或自卫,便产生了原始的摔跤动作。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摔跤作为练兵的一项军事科目出现。据《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由于当时兵器差,射箭、驾车、角力都是军队操练的主要科目。
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列强对峙,互相攻伐,战争频繁,作为军事训练的摔跤活动也得到广泛的开展。《公羊传》中记载,宋闵公手下有一员大将叫长万,是当时闻名于世的大力士,由于宋闵公揭露长万曾被鲁师所俘,故“万怒,搏闵公,绝其”。秦汉时期,摔跤不仅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训练手段,也成为节日和宫廷内的表演项目。秦统一六国后,进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等一系列的工作,同时也统一了摔跤的名称为“角抵”。
据南朝人任著的《述异记》中记载:“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翼州有乐名蚩尤戏,其两两三三,头戴牛角以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这种“蚩尤戏”就是我国古代摔跤的雏形。
清王室是女真族的后裔,在女真族的传统文化生活中就有“摔跤赌羊”的习俗。《金史》卷九十一《蒲察世杰传》:“蒲察世杰本名阿撒,为人多力,每遇武土角力赌羊,辄胜之。”清王室在建立大清国之后,与蒙古诸部建立了友好同盟,每逢联欢宴会,便有力士摔跤表演作为娱乐。清太宗皇太极曾赐封蒙古族的摔跤手为勇土称号,并叫他们传授蒙古的摔跤技艺。可能是有人对这么高的奖赏不够心服,皇太极又赐给他们豹皮长袄、虎皮长祆、虎皮袄各一件。并说以后如有“不呼所赐之名,而仍呼原名者,罪”(《满文秘档·太宗赏三力士》)。可见,在清王室人关之前,蒙古族摔跤技艺尤胜满族。
在入关之后,清王室以天下之富提倡摔跤,摔跤技艺便大大超过了蒙古族。清王室昭报所著的《啸亭杂录》卷二中记载:顺治年间,蒙古喀尔喀部派遣使臣入朝,带来了草原上最好的摔跤手,在理藩院招待的宴会上进行摔跤联欢,清朝廷上的几个摔跤手都相继失败了。顺治皇帝听奏后很生气,下旨一定要召募高手赢回这一跤。当时礼亲王代善的儿子惠顺王,虽只有二十岁,却力大无穷,跤艺超群,但不便以王爷的身份与蒙古跤手比赛,便穿了侍卫的服装与之比赛,只一跤便“应手而仆”。顺治皇帝甚为高兴,“赏费无算”。康熙皇帝在木兰建立围场之后,每年行围都要和蒙古各部台吉举行联欢,有所谓“赛宴四事”,即诈马、什榜、布库(即摔跤)、教跳,“布库不如御前人,而诈马乃其长技也”。这表明了,清王室在统治全国之后,重视摔跤活动,摔跤技艺大大超过了把摔跤当作是“男子三项竞技”的蒙古族。
摔跤的满语叫布库,也叫撩脚或撩跤、掼跤,着短袖跤衣,摔倒着地即分输赢。“布库,并谓之撩脚,本徒手相搏,而专赌脚力,胜败以仆地为定。其人皆白布短衫、窄袖,而领及襟率用七、八层密缝之,使坚韧不可碎。初则两两作势,各欲伺隙取胜,继则互相扭结,以足相掠,稍一失,即拉然仆矣。”
1904年,奥运会增添了一项摔跤项目,名为“自由式摔跤”。自由式摔跤允许选手用腿来压迫、挑起和绊倒对手,也允许扭抱对手腰部以上或腰部以下的部位。
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按体重分为10个级别,每场比赛分3局,每局净摔3分钟,两局之间休息一分钟,比赛在平坦柔软的8米×8米的垫子上进行。运动员身穿柔软结实的短上衣,系腰带,穿长裤,全身可以握抱,可以抓摔跤衣和腰带,但不许抓裤子。按照把对方摔倒的不同程度,分别判得3分、2分、1分。每场比赛得分总计多者为胜。
2.摔跤的种类摔跤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西周时称“角力”,秦代叫“角抵”,汉代称“角抵戏”,魏晋时期又称“相扑”,宋代除称相扑外,还叫“争跤”,明清时期称“扑跌”和“掼跤”,直到民国时期才称“摔跤”。
解放后,我国的摔跤事业有了空前的发展,除全国开展的“中国式摔跤”外,各民族、各地区的摔跤也广泛开发,形式很多。目前国际上开展的有自由式、古典式、男女柔道、相扑、桑勃式摔跤等。除此,我国还有各地区各民族的摔跤,如:忻州的“赤背挠羊跤”、“蒙古族摔跤”(蒙语叫“搏克”)、“云南摔跤”、“维吾尔族摔跤”等。
(1)中国式摔跤中国式摔跤是我国普遍开展的一个跤种,运动员按体重分为十个级别,一场比赛分两段三分钟,得分多者胜,全身可以握抱,也可用腿使绊,可以抓跤衣和腰带,但不准抓裤子,比赛在八米见方的红线内进行,界外亦有保护垫。中国式跤很注意脚步和重心的移动,往往根据对手的姿势找好时机,以欺、拿、让、横、迎、闯、搓、推、拉、接、抽、撤、闪、拧、空勾、别、踢、挫、抱等基本动作组成各种攻守方法。
国际式摔跤包括古典式和自由式两种,国际式摔跤不仅按体重分级,而且还按年龄分组。
1.古典式摔跤只许握抱头、颈、躯干、上肢、不许握抱下肢,也不准用腿使绊。
2.自由式摔跤比较自由点,可以抱腿,可以用腿使绊,这两种跤都不准抓衣服,国际式摔跤不仅站立摔,倒在垫子上还可以翻滚,继续角斗。运动员使用动作主动倒地不输分,可在垫上继续角斗,直到制服对手到双肩着地。现代的国际摔跤比赛要求运动员在场上积极主动,全面连贯勇敢顽强,运动稍有消极就被警告,因此,比赛非常紧张激烈。
柔道日本一个跤种,据日本柔道文字记载,柔道是我国明朝人传到日本的。从一九六四年在日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开始,柔道正式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此项运动按体重分八个级别,比赛就在平坦的草地上进行,运动员穿短袖上衣,长裤,系腰带,赤脚,衣、裤、腰带都可以抓,全身可以握抱,也可用腿使绊,摔倒对手后可以抱压对方,可以使绞技,关节技制服对方,迫使其击垫认输。
相扑日本特有的一个摔跤项目,它的历史悠久,开展很普遍,被列为日本国技。
相扑营是相扑运动的组织,身高1.75米,体重75公斤以上才能参加。相扑运动员按运动成绩分十级,最高一级叫“摸扛”,是终身荣誉称号。比赛时除两脚外身体任何一部分着地即为失败,如果把对方推出或者抱出界外也算胜利。
(2)各民族的摔跤各民族的摔跤形式是:
朝鲜族摔跤我国东北延边地区的朝鲜族人民在丰收喜庆的节日里,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举行摔跤、跳板、秋千比赛。朝鲜族摔跤是双方运动员各自在自己右腿上系一根带子,彼此左手臂穿过双方腿上的带子后,两手扶着对方的腰,同时一腿跪在地上,裁判员喊开始后,双方运动员站起来使用进攻方法,使对方三点着地为胜一跤。一场比赛摔三跤,胜两跤者为胜利,摔倒对方一跤后裁判员给胜方头上系一根带子,以表示取胜一次。
蒙古摔跤我国蒙古族民族体育项目,有悠久的历史,在草原上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受广大牧民的喜爱,在草原上庆祝丰收和过“那达幕”大会时,牧民们都踊跃报名参加比赛。
蒙古摔跤比赛场地是利用天然草原在土地上进行,比赛时运动员穿皮质附有钢琴钉的短上衣,系腰带,穿肥大的裤子和高腰马靴,健壮有力。
比赛前运动员东西两列,集体唱歌,载载舞跃入场内。歌词大意是运动员们快快出来参加比赛。比赛办法均采用单淘汰制。那达幕大会参加摔跤比赛的人数都是2的乘数,如:2.4.6.8.16.32.64.512,最大规模比赛为512人,比赛允许抓握上衣和腰带,可以用腿使绊,但不要抱腿和抓裤子,运动员除两脚着地外,其他身体任何部位着地都算输。比赛不分体重大小,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把对方摔倒就算胜利,胜负双方都手舞足蹈出场,整个比赛结束后组织者根据优胜运动员的名次分别给予奖品,以资鼓励。
云南摔跤云南摔跤是云南地区各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体育运动项目,他们利用农闲、假日、节日开展摔跤活动,遇到“火把节”,到处可以看到不同规模的摔跤活动。一处摔跤八方相聚,从少年到老年,都在积极参与。
在摔跤场上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裁判员、观众弹起民族乐器,欢乐在摔跤场上。
裁判员进入场内,号召周围观众积极入场比赛。比赛前双方拥抱以表示互相学习、高举轻放。
裁判员滚动,表示一方运动员已输一跤,双方各胜一跤后进行第三跤比赛,赢者为胜。胜者留在场上继续比赛,直到输给对方后退场,最后没有人出来上场时举办单位派一人出场,分胜负较量,以此表示大家向他学习。
运动员赤背,穿短裤,腰系一根带子,不得抓裤子,将对方摔倒后,可继续翻滚,使对方的背着地为胜,胜两跤者为胜。
桑勃式摔跤桑勃式摔跤是他自由式、古典式、柔道以及我国的中国式摔跤融为一体的体育项目,1966年国际业余摔跤联合会承认桑勃式摔跤是正式比赛项目,并在联合会内部成立了独立委员会。
桑勃式摔跤根据年龄分成青少年组和成年组,再按体重分为十个级别,体重48公斤到100公斤以上级,比赛是在一个直径九米的圆形场地上进行,比赛时间为6-8分钟,中间不停。
运动员外穿短式跤衣,内着紧身背心[裤衩,脚穿皮革制的绱鞋,腰系布制腰带,比赛中允许抱绊等角力方法,如果将对方摔倒后,对手背部全部着地就算取得全胜,其背部部分着地或对方被摔的表示认输时则根据积分多少计算胜负。比赛时禁止摔头部拧颈部,不得用肘部、膝部压迫对方身体,不能触动面部或抓容易窒息的部位。
桑勃式摔跤始自近二十年代,目前许多国家都开展。原苏联、蒙古、保加利亚、泰国、伊朗、西班牙、意大利、叛国和日本都成立了自己的组织。
维吾尔族摔跤维吾尔族人在节日、盛会上举行摔跤比赛,也是结婚时助兴的娱乐之一,比赛时公推一位有威信的人作裁判,比赛的奖品就放在场地上,裁判向运动员讲这里放着奖品谁来摔,胜者捧走。各队派人参赛,根据年龄大小,能力强弱先后出场。
比赛时先抓好腰带,裁判员宣布开始后,把对方摔成背着地为胜一跤,三跤两胜,连胜五人为优胜者,由胜者的父母和亲友把他抱出场,裁判把奖品送给优胜者。
3.摔跤的规则本来古代摔跤手带手帕,是用来在比赛中擦血、唾液和鼻子,但现在这些都是由医生来处理,然而选手必须带手帕这一条规则却一直保留着。
(一)比赛场地1.比赛区为8至10米见方的场地。场地四周用不同颜色标出5厘米宽的界线,界线包括在比赛区内。界线外有2米宽的区域为保护区。
2.比赛区和保护区均应铺上垫子,每块垫子长2米、宽二米、厚8至10厘米。
(二)服装1.摔跤衣(1)摔跤衣用六层棉布制成,在领襟、胸襟、小袖抓把部位要缝得稍密。
(2)摔跤衣为中号规格尺寸。大号和小号跤衣规格尺寸按中号尺寸增减1厘米,袖口尺寸增减2厘米。特号跤衣的尺寸增加8厘米、袖口增加6厘米。
(3)摔跤衣外层分国红和天蓝两种颜色。袖口、两侧、前襟(宽3厘米)及下口(宽2厘米)的边缘要有花纹。颜色要美观、大方、协调,并有民族特色。
(4)摔跤衣的腰带用六层棉布制成,颜色与摔跤衣相同。腰带固定在背后至两侧。带子固定部分和悬离部分全长为:特号4.40米;大号3.70米;中号3.40米;小号3米。带子宽2.50厘米。
(5)表演摔跤衣规格尺寸同比赛摔跤衣相同,但外层应用绸缎。
2.摔跤裤应是紧身、瘦腿、有拉带,与摔跤衣颜色相同。
3.摔跤鞋应是高革、软底。
(三)竞赛方式分为自由式和古典式(希腊-罗马式)自由式和古典式规则的区别在腿上。古典式的摔跤手严禁使用腿攻击对手,也严禁攻击对手的确良腿,只能使用他们的上身力量进行臂摔和举起身体。自由式的摔跤手则可以利用单腿和双腿摔倒对手,再进行搏斗。
(四)观赛礼仪:
1.为了赛场安全,观众不得妨碍或拒绝配合赛场的安检工作。
2.在观看比赛时,不要把自己当成是专家,对比赛形势和队员表现指指点点、喋喋不休,影响他人观赛。
3.加油助威时,要使用文明的语言,同时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一激动就出言不逊。
4.服装仪容要整洁,不能光膀子。带进场馆的食品包装、纸壳等等,放到指定的垃圾箱,或看完比赛后打包带出场馆,妥善处理。
5.摔跤比赛都在室内进行,所以场馆内不允许吸烟;手机要关机或设置在振动、静音状态。
6.有的观众喜欢在看比赛时起身张望,或挥大旗,这些行为会影响后面的观众。
7.在介绍运动员的时候,观众应该给予掌声鼓励。
(五)得分标准比赛进行中,除两脚外的身体其他任何部位先着地者失分(跪腿摔除外),一方被摔倒后,根据倒地的情况,判对手得2分、1分或不得分。
1.得2分(1)将对手摔倒至头、躯干着地(肩、背、胸腹、体侧),自己保持站立。
(2)使用跪腿摔时将对手摔倒,使之躯干着地,自己保持稳定。
注⑴使用跪腿摔(不限次数)不成功,虽然膝部着地但能迅速起身者,不判失分。
⑵将对手摔倒至躯干着地后因对手未松手被拉倒者,仍判得2分。
2.得1分(1)将对手摔倒,仅使其手、肘、膝、臀部着地者。
(2)将对手摔倒,自己也随之倒地者。
(3)双方同时着地,躯干在上者。
(4)使用跪腿摔将对方摔倒,但自己重心失衡者。
(5)对手受到一次警告,自己可得1分。
(6)对手出界,自己可得1分。
3.互不得分双方运动员同时倒地,或者双方同时出界,或不分先后、上下时,互不得分。
(六)进攻有效与无效1.在比赛区域内使用动作将对方摔倒在保护区,判进攻有效。
2.在比赛区域内将对方摔倒后,自己踏入或跌入保护区,判进攻有效;对方倒地与进攻方踏入或跌入保护区同时发生,判进攻有效;将对方摔倒前,自己踏入或跌入保护区,判失分。
3.两名运动员有一只脚踏入保护区,裁判员及时叫停,判出界者失分,双方运动员回到场中央重新开始,进攻者在比赛区,对方在保护区被摔倒,判进攻有效。
4.踩着对手的脚或松开对手的脚后立即进攻,判进攻无效。
5.抓住对手的裤子使用动作,判进攻无效。
6.场上裁判叫停后仍然进攻,判进攻无效。
7.将对手摔倒与记时员鸣哨或鸣锣同时发生,判进攻有效;摔倒尚未着地(至空中)记时员鸣哨或鸣锣之后倒地,判进攻无效。
(七)消极运动员在比赛中不积极主动进攻,有意拖延比赛时间为消极,以下为消极比赛具体表现:
1.比赛进行中,一直不让对手抓握。而自己又不抓握对手,故意后退无进攻意图者。
2.比赛进行中,不主动抓握,被对手抓握后又多次逃脱,逃脱后不积极抓握进攻仍有意逃避者。
3.比赛进行中,双手抓住对手,但不使用动作故意拖延比赛时间者。
4.比赛进行中,抓住底手封住对方而不主动进攻者。
5.比赛进行中,用头顶住对方,故意拖延比赛时间者。
6.比赛进行中,仅使用假进攻动作而无真正进攻意图者。
(八)罚则1.比赛前三分钟,三次点名未到,或点名报到后未经请假擅自离场,不能按时上场比赛者,按全部弃权处理。
2.凡犯有第九条第一款“侵人犯规”之一者,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劝告、警告或取消该场比赛资格处理。
3.凡犯有第九条第二款“技术犯规”之一者,裁判员应及时给予劝告。若劝告、警告无效,则出示红牌将其驱逐出比赛场地。并上报处理意见。
4.双方运动员正在攻守中,一方犯规,如对犯规者有利时,应立即停止比赛,并按规定给予处理,如对犯规者不利时,则不停止比赛,等该进攻动作结束后再叫停,并按规定给予处理。(如犯规者将对手摔倒则不得分,如犯规者被对手摔倒,则判对手得分)5.因一方运动员犯规使对手受伤,而不能继续参加比赛,裁判员可根据情节轻重,取消犯规者该场比赛或全部比赛的资格,并判受伤者获得该场比赛胜利。
6.两单位运动员为挤掉其他运动员或其他比赛队伍名次,有计划地进行非竞争性比赛,应取消一方或双方运动员该场比赛或全部比赛资格。
7.比赛进行中,运动员采取消极态度逃避比赛时,场上裁判员可中止比赛,对消极运动员(一方或双方)进行教育、劝告,经对教育、劝告无效者给予警告处理。
8.运动员消极比赛累计达20秒,可警告一次,在警告一次后,进行第二、三次警告之前,不再给予劝告。
9.比赛中如一方运动员受到一次警告,则判对手得1分,一方受到三次警告,则取消该场比赛资格,判对方获胜,并取消被罚者的技术分。
(九)胜负判决比赛双方中任何一方只要将对手的肩膀压到毯子上的时间足够长并可以控制他(一次摔倒对方)就算获胜。摔跤手也可以点数取胜:比赛中谁领先对手10点就算获胜(技术优势);如果谁都不能领先对手10点以,则在比赛结束时谁获得更多的点谁就算获胜(技术点)。在两种情况下,摔跤手在比赛中完成抛、抱和控制动作都会得到一些点。选手所得点由场上裁判判给,但是在记录点之前,必须得到场下裁判或是本场主席的认可。
每场比赛分两轮,每轮3分钟,两轮之间有30秒的休息时间。如果在两轮比赛结束时双方得分相同或双方得分均未达到3点,将进行三分钟的加时赛。如果加时赛结束时双方得分仍然相同或双方得分均未达到3点,则由场上裁判、场下裁判和本场主席投票决定获胜者。参考因素有摔跤手的点数和由于消极而被警告的次数。技术点多的摔跤手被判为胜方。
(十)特殊获胜方式1.技术优势获胜。一局比赛中双方的分差相差6分,不管本局的比赛时间是否已到,本局比赛马上结束,判定分值高的选手获胜。
2.高分值技术获胜。为了鼓励运动员使用高分值的技术动作,摔跤规则规定:在一局比赛中使用动作一方得到一个5分分值的技术分,或得到两个3分分值的技术分,不管一局的比赛时间是否已到,本局比赛都要结束,判定得高分的运动员获胜。
3.双肩着地获胜。比赛中任意一方将另一方摔成肩背着地,并控制住对方使其双肩着地达1秒钟,控制者获得整场比赛的胜利。
(十一)犯规侵人犯规1.使用反关节动作有意伤害对手者。
2.以手、肘、膝、头撞击对方或抓对方生殖器官者。
3.用脚尖踢对手或用脚蹬踹对手者。
4.用脚踢、弹对手小腿中部以上部位者。
5.按压对方眉口之间的面部或咽喉或抓对手头发者。
6.双手搂抱对手头、颈者。
7.已将对手摔倒、还故意压砸对方者。
8.将对手抱起使之失去控制能力,仍将对方头朝下垂直下摔,有意伤害对手者。
注:轻微撞击对手,或抬脚稍高轻踢、弹对方而无恶意伤害者,场上裁判应提醒其注意可不判其犯规。
技术犯规1.场上裁判发出开始口令之前或叫停之后,仍然进攻者。
2.比赛进行中,作为教练员、助手干扰比赛或进入场地者。
3.比赛进行中,自行停止比赛者。
4.比赛中故意抓对手裤子者。
5.将小袖和直门连在一起抓把(串糖葫芦)者。
6.比赛中佩带饰物或坚硬护具者。
7.比赛进行中,跤衣带、跤靴带松开者。
(十二)裁判员分工1.每场比赛应有一名场上裁判员在场上执行裁判工作,两名侧面裁判员分别坐在两个对角,协助场上裁判员进行工作。
2.比赛中每摔一跤,场上裁判员应喊"停"两个侧面裁判员应根据运动员的倒地情况,迅速表示自己的意见。场上裁判员根据两个侧面裁判员的意见作出最后决定,并及时用手势判定某方得3分、2分、l分或互不得分。
3.两个侧面裁判员与场上裁判员的意见有分歧或有疑难问题时,应请示裁判长,研究后作出最后判定。
4.两个侧面裁判员中有一个认为某运动员有消极或犯规行动时,应及时举起与该运动员服装相同颜色的牌子,向场上裁判员示意。如场上裁判员同意侧面裁判员的意见,应进行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