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需要的,就是平安。人从婴儿呱呱坠地,就需要父母的呵护,才会有安全感;学佛的人,最终的目标就是求得“心安”,因为“不安”正是造成痛苦、烦恼的原因。到底人为什么会感到“不安”呢?试究其因:
一、自己做错了事,自然会感到不安。不过也有一些人不肯认错,不肯认错并不表示就能平安,反而做错了事,能够心生惭愧,心生懊悔,继而加以改正,加以补救,事后就会平安了。如果死不认错,坚持执著,自以为是,不但让人看轻,也会一错再错。
二、关心的人和事出了问题,也会感到不安。例如远方的亲友生意失败了,或者生病住院了,因为感同身受而优心不安。其实这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光是心里不安无济于事,重要的是应该想办法帮忙解决问题,助其一臂之力,事后也会稍感安心。
三、应该完成的事未能如期交卷,或是自己说过的话不能兑现,自己期盼的事不能如愿,自己所做的事业半途而废,都会感到不安。甚至有的人到了临终之际,也会回想起往事,未能一一实现,例如交棒不及,后继无人,这才懊悔一生只是忙此忙彼,忙到最后一个接班人也无。其实世间事是没有办法完全做完的,只有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的做好;凡事求其心安,只要对得起国家社会,对得起亲人朋友,对得起自己一生的用心,这就已经算是交卷了。如果还有未完成的事,只有等后人继续,自己应可安心放下了。
四、处在陌生的环境,人生地不熟,必然会觉得心不安。例如有的人搬家了,从这个乡镇搬到那个乡镇,左邻右舍都不熟悉,必须重新建立友好关系。甚至有的人移民海外,乃至离乡背井的留学生,在陌生的国度里,不但环境不熟悉,风俗习惯不同,尤其语言的隔阂,顿觉前途茫茫,自然会感到心里不安。但是人生要能“随遇而安”,要能适应环境,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落地生根”。就是将来上生天堂,或是到了极乐世界,也都是陌生的地方,你要能欢喜接受,自然就会安心了。
五、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方向与目标,更是不安。因为人生是活在希望里,有未来才有希望,有方向才有目标。人生最苦的是,读书不知道读什么书,做事不知道做什么事,交友不知道交什么朋友;在世间上,好像什么都不能如意,这是最痛苦的事。最好的人生就是要有信仰,信仰的对象,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方向,我们的希望。
其实,人生最大的不安,就是与冤家对头相处在一起了。一个人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在一起工作,已经非常不欢喜了,如果对方又是冤家对头,事事与自己唱反调,时时找自己的麻烦,当然就会心里不安。但是,假如我们能够化敌为友,也能改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广结善缘,也会让对方感动,最后冤家对头反成亲家好友。因此,善恶关系存乎一念,一念向上,一切欢庆;一念向恶,恶道现前。所以,心安,自然一切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