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有了这个带头,等到后来的孙殿英、石友三这样的人渣就是有样学样了。
“你说的对,那个张敬尧在湖南搞的的确叫人看不下去,可我们又能怎么办呢?我们甚至都无法表态,现在的丘八可是比北洋那会儿混账多了!”詹眷诚有感而发,随即他拿出一个文件,“我这儿现在有个事,通达啊,你帮我参详参详。”
原来,在巴黎和会的议题上,西洋列强提出了一个动议,那就是想借和会的机会,把在华的铁路搞成“国际共管”,这里的意味就不言而喻了。
在当时的国际上,拥有巨大市场的地方非中华莫属,而在这块大地上,交通运输是个很大的商机。早在一战前,西方列强就纷纷在民国找各自的代理人,都看准了铁路这一块,而在民国六年,沙俄已经倒台,新的苏联对东三省铁路的所有权要求实际上是在两权之中,因此,最先提出对中东铁路管辖权的就是日本。
西方列强虽然刚刚打完仗,都在舔舐自己的伤口,可对在华利益也没有松口,于是,在巴黎和会上就要搞出一个“铁路共管”的议题。
“这个我们不能同意,沙俄不在了,那里的权限理应回归我们!怎么我们是战胜国了,还要让列强继承这些不平等的权力吗?”皇甫淳看罢严肃的说道。
“我也是这样想的,你帮我起草一个电报,我发给陆征祥他们,这个条件是万万不可答应的,谁答应,谁就是卖国!”詹眷诚凝神说道。
“这个简单,我来起草,您审阅后我立即叫人发出去。”皇甫淳说道。
皇甫淳和詹眷诚都没有想到,电报发出去没过二天,北洋政府就给詹眷诚发来了敕令,受命代表中国出席国际联合监管远东铁路会议,命他带着相关人员去苏联的海参崴参加关于中东铁路管辖权的谈判,立即启程。
没法子,詹眷诚此时的身体状况很不好,可这事关国家的大事,无法推脱,于是,带着皇甫淳当晚就上了北上的火车,然后转道去了天津,在那里,乘船前往海参崴,在海参崴谈不拢,又转移到哈尔滨继续。
极北的严寒让师徒俩苦不堪言,春节过后,在关内基本上就是春暖花开了,可在哈尔滨、海参崴这样的地方还是严寒料峭,那个时候可不像现在,走到哪里都有暖气,白天咬牙坚持与对方纠缠,到了晚上,还要仔细研究各种文件和图纸,别以为那些老毛子都是好说话的,扯起皮来胡搅蛮缠,不讲道理。
要说詹眷诚最早修铁路就是在北方,可这东北极寒之地他也没有来过,不仅气候不适应,就是饮食方面也不适应,毕竟年纪大了。,一到哈尔滨就感觉
让詹眷诚师徒俩更难受的是,这次谈判并不是两国之间的点对点,而是有英国、日本、法国和美国参加的“国际会议”,在谈判中,可谓是受尽了屈辱。
“无论如何,你们提出的这个方案我不认可,这是完全不公平的,明明是我们的东西,为什么可以在你们之间转来送去?你们拿别人的东西送礼很顺手吗?”
詹眷诚强忍着胃部的不适在会上据理力争,惟恐国家主权受损。
晚上,回到酒店里,皇甫淳为师父找人熬了一罐小米粥,詹眷诚这才舒服点。
“师父,以西方列强特性,咱们硬顶恐怕不行,换个思路如何?”皇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