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控制滑雪板的板头压下去,做好落地的准备。
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运动员,跳台落地会容易失误的原因。
比起在半空中,有多少动力决定了多少圈数,那种更依赖惯性和冲击力的技巧,落地才是真正的控制,需要整个身体去发力,用每一根肌肉纤维去寻找身体的平衡,甚至在半空无法借力的情况下,要硬生生地调整自己的身体到最佳的落地前状态。
在距离地面还有两米的时候,余乐的头也转了回来。
很明显,他是有余力的,这个动作他做的并不勉qiáng。
四周半。
等待落地。
但不勉qiáng的难度,落地依旧有一些风险。
余乐在将头转回来的时候,哪怕他戴着滑雪镜,前方的灯光只是一个个小小的光点,但在足够黑的视野里,他的视线焦距第一眼还是落在了那些小光点上。
然后才是脚下。
这正是晚上不好滑,容易失误的原因。
视线被光捕捉,是一种本能。
然而这样的比赛,所有的一切都是瞬息间的事情,瞬间的分神都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出现。
所以,肌肉记忆成了重点。
余乐的视线从光点上移开,去寻找脚下雪坡的同时,他的双脚已经落在雪地上。
视野骤然一震。
身体跟着沉了下去。
余乐的身体在这一刻绷的很紧,每个细胞都活了过来,犹如最紧密的仪器,掌控身体的平衡。
难度……不大。
余乐虽然什么都没有看见,但他经过千锤百炼的身体,还是在这一刻自我完美地运作。
首先,他自然而然向下垂落的滑雪板板头,就让他能够完美地与雪坡以一个平行的姿势,与雪坡平顺的接轨,这就减少很大一部分的震dàng。
震dàng会加大失误率。
落地的时候当然越平顺越好。
同时,他的膝盖自然弯曲到可以承受重量的程度,腰背的肌肉也牵扯出巨大的力量,这样的动作既是为了再一次地减少震动,也是为了拉扯和牵引住身体的姿势,保证任何时候都不会散掉。
滑雪看起来一切都接住着滑雪板和雪作为动力,好像不那么费劲就能够完成从坡顶滑到底的动作,似乎比起跑步、游泳、举重这些运动省力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