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会计,你没过门的儿媳妇,是不是又想要自行车?”邓琳琅觉得大家还是有话直说的好。
郑chūn山摆出一副苦相:“不是儿媳妇要,是儿子不省心。说人家结婚都有三转一响,他不求三转,两转总得有吧。”
这是儿子吗,怕是胎盘养成jīng了吧。
邓琳琅直接断了郑chūn山的念想:“你给小儿子买了,不怕大儿子有意见?大儿子不说啥,大儿媳妇能愿意?”多少婆媳、妯娌之间的矛盾,都是这么产生的。
郑chūn山脸上的苦快化成汁了:“要不我咋犯愁呢。就是因为大的那时候有自行车,小的说要缝纫机我也认了。谁知道他那个媳妇,非说缝纫机一年也用不上两回,不如自行车天天能用得上。”
真不是这么qiáng词夺理的。邓琳琅同情的看郑chūn山:“你想过给两儿子分家没?他们觉得你买的东西不实用,那就都别要,你跟婶子两人自己使。儿媳妇觉得啥实用,让他们自己买去,买到是他们的本事,买不到自己受着。”
郑chūn山被邓琳琅吓着了:“小邓,咱们农村跟你们城里人可不一样,家里有老人咋能分家呢。我总有gān不动的那天,就得指望着儿子养老。现在把儿子儿媳妇得罪狠了,到时谁给我和你婶子养老。”
就怕把儿子的胃口养大了,更防不了老。
邓琳琅更加同情的看向郑chūn山:“郑会计,你现在一年挣的,得有你儿子两人加起来一样多吧。你老的gān不动,能有几年,到时你儿子也得有五六十了吧。”也快gān不动了。
郑chūn山听了呵呵笑了起来:“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我可不指望活到七老八十,活一天自己能动弹一天就行呀。”
邓琳琅这才意识到,此时的人,远没有现代七十几岁的平均寿命和硬朗的身体——常年高qiáng度重体力劳动,令大家的身体机能在五十几岁就迈入老年,剩下的岁月往往在病痛之中度过。
要是大家gān活的时候多用些机械,减轻一些劳动qiáng度,应该能够少受些病痛的折磨吧。可是机械真不是那么好拿出来的,哪怕李卫东那个日杂店经理,平日也只能接触些镰刀、锄头之类,拖拉机这些得由农机站统一分配。
邓琳琅十分惆怅,扯闲话的兴致都没了。好在已经进了县城,不说话也不显的太尴尬。
连初五还没过自然是在年里,邓琳琅没空着手上门,为杨金环准备二十尺细棉布,给孩子做小衣裳或是做被褥都能用。她知道杨金环家可能不缺布,可市面上卖的哪有她在商场里换的柔软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