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嘴角向两边耷拉着,声音里透着不耐烦:“该哪个生产队了,把东西拿过来让我看看。”
一队的陈静华四下看了一眼,紧张的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抱到李雪梅面前,有心想向她笑一下,看着李雪梅的脸色愣是没敢笑。
有了陈chūn晓这只jī,剩下的猴子十分听话,虽然也被李雪梅挑出几双做大或做小的鞋垫,手套倒都没啥问题。很快李雪梅便统计出结果:各生产队不合格的鞋垫一共七十二双,手套只有七队的二十付全部不合格。
好在大家用剩的袼褙都带来了,叫上几个小庄头手快的妇女,七十二双鞋垫很快就分下去,拿到活的人保证天黑前能把鞋垫送过来。
就是二十付手套有些为难。邓琳琅不得不回屋把自己多织的七付拿出来,剩下十三付差额,只能由妇女组长加上孙桂英,一起不抬头的织了起来。
第二天把集齐的鞋垫、手套分别打包后,郑chūn山赶着牛车来到了邓琳琅家门前,帮着她和李雪梅两个装车。李雪梅冷笑着问:“大队长呢,不是说要帮我们去壮胆吗?”
“你差不多得了。”郑chūn山要笑不笑的看着李雪梅:“那丫头管大队长叫三叔,可大队长这些年也没因为她为难你不是?昨天七队的妇女组长已经换人了,你还想咋地。”
“我不想咋地。”李雪梅的声音里带了些温度:“就是盼着咱们大队长别再犯心软的毛病。”
车子走向县城的路上,李雪梅告诉邓琳琅,陈chūn晓并不是陈老实的亲侄女,而是快出五服的叔伯侄女,不过大家都姓陈。陈chūn晓念完小学,她娘不愿意让她接着念初中,陈老实替她出了学费,才让陈chūn晓有了初中文凭。
陈chūn晓初中毕业以后,想让陈老实上公社求情,给她安排一份到公社上班的工作,陈老实没那么大面子没办下来,陈chūn晓竟在运动开始之后,跟着大队几个二流子一起造了陈老实的反。
好在陈老实自从当上大队长,就没给自己家谋过啥好处,所记的工分和补贴,也都是按规定应得的,陈chūn晓的反造了个寂寞,最后不得不哭着给陈老实跪着认了错。
就这陈chūn晓还是打着陈老实的旗号,当上了七队的妇女组长,李雪梅可不就觉得陈老实心软办了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