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许慧丽的哭声,邓家收到东西的兴奋一扫而空,所有人都低头不说话。许久,邓林胜才咬咬牙说:“爹,娘,年前我想请两天假,再到琳琅那儿去一趟。她还养着两个孩子呢,这么样往家里寄东西,三个人都得饿死。”
邓琳琅自是不知自己想补偿原身家庭的心理,竟在邓家掀起轩然大波,正在亲手给妇女组长们制造心理冲击。
“孙桂英,鞋垫十二双,手套七付,加工费一块四毛四。”李雪梅对着小本子,一脸板正的数钱,又把钱jiāo给邓琳琅数一遍后,示意孙桂英过来领钱。
现钱呀!直接发到手里呀!一分不差呀!
妇女组长们眼睛里恨不得生出手来,替李雪梅看看自己该领多少钱,或是把孙桂英还没揣进兜的钱抓到自己手里。
能当上妇女积极分子的人,都上过扫盲班,多少识几个字,李雪梅登记每个人jiāo上来数量的时候,她们全都认真看过,知道没有记错。可数字一下子变成现钱,哪怕只有一块多,对她们的冲击,仍比每年分红还要大。
这是她们头一次拿到土地之外的收入——把jī蛋jiāo到供销社在她们看来,与眼前的一块多钱无法相比,因为jī也是吃土里长出来的菜叶子才下蛋,是土地收入的一种。
如果邓琳琅知道大家的想法,说不定会纠正一下,告诉她们养殖业也是大有可为的。可邓琳琅不知道。
现在邓琳琅也被大家的情绪感染,甚至在数郑秀敏钱的时候出了点不差错,不得不重数一遍。
郑秀敏比孙桂英还多得了一毛二,因为她比孙桂英多织了一付手套。
拿钱最少的是二队妇女组长李小花,她做的十双鞋垫都合格,手套却只jiāo上来四付,一共得了九毛八分钱。看着手里才不到一块钱,李小花有些下不来台:“忙活了快半个月,总共不到一块钱,还不如下地挣的多呢。”
邓琳琅眉毛刚要往一块收,李雪梅已经不愿意了:“你歇冬在家里倒是不用忙,可一分钱也拿不到。要是觉得钱少,这回的订单你们二队就别参加了。”
李小花的脸腾地红了:“李主任,我不是那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