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害了这种鬼怪的命,会损害本官的福德。而那些作恶多端的恶鬼,也没那么容易遇到的。”
说完石仲魁对着忠顺王拱拱手,“王爷,这种能救命的东西,您给再多钱,下官也不卖。
也不能卖。
否则这满朝的文臣武将都来求下官,那下官就只能辞官,走遍天下降妖除魔了。”
忠顺王倒是一听就觉得这也不错,但很快反应过来,石仲魁要是真辞官了,今后肯定更难找到他。
而且人家是修道者,手里有好东西,干嘛不留着自己修炼用。
再想想石仲魁刚才没犹豫,便给了自己一滴那灵酒,未来真有需要的时候,自然也容易再求到一滴。
这么一想,忠顺王立马觉得,这事一定得保密。
最后就自己和戴权、夏守忠,还有皇帝、太上皇和贾家知道。
拱手就对石仲魁说道,“伯谦放心,本王必然严守这秘密。
至于那百顷良田,不如本王对外说,十五万两银子卖给你。再写个收了银子的收据,却不收你的银子,如何?”
这办法可行倒是可行,但石仲魁刚想答应,忽然又想到自己刚才救忠顺王的事,根本就是自导自演。
这要是真收了他这万亩良田,地府那里说不定就会记下这一笔。
到时候,要还的就不是钱,而是阴德或者其他的。
想到这,石仲魁不由觉得还不如真花钱买下那农庄。
也不对,花钱还不如用八宝酒去换。
“王爷,不如下官用一千五百斤八宝酒,和你换那座农庄?”
忠顺王一听,顿时大喜。
八宝酒从出现后,一直就控制着每月的数量,而且买卖权全在薛蟠那呆霸王和贾琏手里。
京城中有头有脸的人想买倒是能买到,但京城之外的就难了。
这要是自己命人带着这1500斤酒去南边贩卖,卖20万两银子毫无问题。
这么一算,和农庄的实际价值差不多,自己半点亏也不会吃。
一下子,忠顺王对石仲魁的好感度简直爆棚。
当然,嘴上还是要客套一番。
石仲魁却没兴趣再啰嗦下去,反正1500斤八宝酒,也就是150斤的城隍药酒,加1350斤市面上还算不错的普通烈酒而已。
虽然确实值钱,但在自己看来,肯定是农庄更紧缺。
第229章 意外之喜
忠顺王见石仲魁态度坚决,自然愿意白得1500斤的八宝酒。
而且若是这些八宝酒送去南边时,要是能卖出比20万银子更高的价钱,等于自己被人救了后,还倒赚一笔,心情瞬间好的不得了。
石仲魁当然也没亏,想在京城买到万亩连片,又成熟的农庄可没那么容易。
土地又是古代最稳定、最保值的财富。
粮食又是必需品,除了当主食外,酿酒、米糕、饴糖和其他副食品的主料,根本不愁卖不掉。
所以古人不管是官员,还是普通人,有了钱第一买房、第二买地。
而银子放在家里只能吃灰,换成农田每年还能有不小的收入。
日后光这些良田就足以维持家族的传承。
戴权和夏守忠同样高兴。
石仲魁在京城置办了这么一大片的土地后,自然会全力阻止今年春天必然南下的草原部落,间接的等于保护了大家在京城的财富。
戴权和夏守忠甚至觉得以他的本事,草原部落别说打进长城了,不被石仲魁反杀,带兵攻入草原都算好的了。
忠顺王心里一高兴,等不急的喊来家仆,命他回家让王府长史带着地契过来,当场就换走1500斤的八宝酒。
石仲魁想了想也没阻止,只要不是白送,皇帝都没权管这事。
再说自己是用酒去换,而不是直接拿出15万、20万两银子,性质就不同了。
外界再嫉妒,也只会嫉妒自己能酿造出八宝酒,而不是传谣言说自己和宗室亲王有见不得人的勾结。
甚至明眼人看出1500斤的八宝酒,卖到江南或者西北,绝对超过20万两银子。
这就不是自己占忠顺王便宜,而是高价置办家产,打算在京城世代定居下来了。
内宅里。
宝钗和迎春被莺儿和琥珀叫起床,得知自家相公为家里置办了万亩良田,顿时激动的难以自已。
这就和现代社会,买下一整栋楼收租,是个女人都会高兴疯了。
忙把香菱、珍珠等人喊了进来,帮自己姐妹梳妆。
以往需要半个时辰的梳妆,仅仅只是半炷香就整理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