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到底没敢写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和清理户部亏空。
这几样政策某个皇帝亲自抓,都闹得被骂了几百年和生出不少乱子,自己一个秀才去写,那就是找死。
既然这样那就说说货币,提笔写下:开源和节流的原因和好处,然后列举从古至今古人的做法的优缺点。
话锋一转,就把话题说到古人和今人都忽视的,中原王朝在货币上地位。
再写下主导货币权后第一个特权,就是向周边国度收取巨额铸币税。
第二个特权,是对周边国度金银体系的调控权。
写着写着,也只写了金银铜铸成明确重量和换算单位后,对本国的有益之处,还有简单的如何利用铸币权,来搜刮使用本国金银铜币的国家的财富。
至于纸币,石仲魁思来想去还是没写。
一则题目太大,不是几张纸能写的下,第二则是想和古人说清楚黄金准备金的原理,百分百会被人说成是,帮着皇家搜刮民间财富。
结尾处,绞尽脑汁的想了十几条掌握铸币权,其实也是帮助周边国家的理由,尽量减少某些人用礼、义、仁这些思维来攻击自己。
既然是帮人家,遇到老夫子想找茬,也没那么容易。
三声鼓声传来,代表着还有一炷香就得交卷,仔细检查一遍,这才停下了笔。
心里想着反正自己是小三元了,只要不出错,一个举人跑不掉。
至于是否能再次成为解元公,那就看天意了。
没想到他这心思刚起,监舍内外居然起风了。
没一会天上就乌云密布,一道闪电划破天空,紧接着轰隆隆的雷声炸响,倾盆大雨顷刻间就落了下来。
石仲魁心里一惊,不就是写了个货币的战争超级简化版嘛,老天用得着反应这么大吗?
而且草原拜的可是萨满,和道教、天庭可没关系不说,还是香火的竞争者。
这么一想,应该不是一个天雷来惩罚自己的。
随后想都不想就把卷子收进了空间里,就听到有人哀嚎起来。
不用说,肯定是卷子被风吹走,或者被雨水打湿了卷子。
想了想,干脆把外袍脱下来,自己当衣架、衣服当帘子挡住监舍。
对面监舍几个的秀才一见,忙有样学样的脱下外袍,反正此时正是8月底,天气本来就炎热。
而且别说淋雨了,就是用身体挡冰雹,保证有人会毫不犹豫。
其他学子见状,也开始学起来,以至于石仲魁这一排的监舍全是长袍在飘荡,然后他们这一排被废的卷子又最少。
那些因此而中举的举人,那叫一个感恩戴德,而石仲魁的卷子一尘不染的事,也因为这些学子的口口相传,而没人再怀疑。
好在这场雨也只下了半炷香,也就十五分钟左右,而且出奇的是,雨量最大的居然是京城。
京畿周边虽然也在下雨,但只能算中雨,这也让石仲魁重重松了口气,免得大雨把大兴那边的稻田给毁了。
雨停之后,贡院里乱成一团。
士子的哭喊声,监考和衙役的训斥声,甚至贡院里低洼地带此时已经积水过脚踝,很快就传来难闻的味道。
但石仲魁这一排不少士子的表情,却狂喜了起来。
这场雨没法让石仲魁和同一排学子的卷子加分,却把很多对手给排除了。
石仲魁心里顿时觉得,这是老天都在帮自己。
这事甚至惊动了皇帝和内阁,毕竟顺天府的乡试就是在京城和礼部的贡院举办。
而且贡院虽然没到时间不能开,却不妨碍通过喊话来通知外面的兵丁和官员。
消息第一时间就传到了内阁和皇宫里,石仲魁这些人也被告知,卷子被收走的同时,全部留在原地等待通知。
要不是此时还是8月底,天气还算炎热,铁定会有大量士子因为身体被淋湿了而病倒,甚至挂了。
一时间朝野都在争论,是按照旧例,只要出现雨渍、墨渍一例废黜。
还是网开一面,把只是在空白地方被雨水打湿的卷子留下,在朝堂和士林间闹的沸沸扬扬。
至于卷子出现一团墨迹的答卷,倒是没那个官员敢说留下的话。
当夜还是太上皇站出来,本着体恤生员科举不易的想法,同意了只罢黜有墨迹的答卷。
这肯定是在收买人心,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有200多份卷子当场被主考和副考废了。
第74章 收获和功德暴涨
九月中旬清晨,天气已经有些凉意了。
而农历九月中旬,差不多公历的十月中旬了,周围的农田基本上已经秋收完成。
石仲魁此时正在大兴的缮国公农庄上,等着于洪高、工部的高永民等一直关注稻田养鱼的官员。
还有可以预知,人数肯定不小的周边乡绅的到来。
上午大概8点左右,于洪高的轿子在一群衙役的陪护下来到农庄。
一下轿就见石仲魁带着薛蟠、贾琏在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