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希望小学开始报名上学时,阿布天不亮就去了学校,抱着户口自己给自己报名,不是为了“上进”,只为了中午能在希望小学混上一顿免费的午餐。
他从小就接触甚至讨好村子里的村民,一直试图融入整个村子。他从不会避讳父亲是“外来者”的身份,也没有因此自卑或自bào自弃,在希望小学读书时,jiāo了很多上村和下村的小朋友。
阿布也从来没有恨过自己的父亲,他很清楚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其他地方不同,这种“抛弃”更像是契约关系的破裂,而他不过是一次合作失败后的产物。
他积极争取村里的“贫困生”资格,想要去继续读中学。
他从不以自己“特困生”和“事实孤儿”的身份为耻,而是因此据理力争着自己所有能争取到的机会。
阿布从不放弃任何可以“活下去”、“活的更好”的机会。
在村民的语气里,“曲比阿布”是个虽然出身很差,但从不怨天尤人,一直在努力活出个人样的好小伙子。
甚至没有人知道“阿布”已经死了。
在星落村的固有观念里,一个人如果离开了星落村再也没有回来,那多半不是他过的很差,而是“飞huáng腾达”的证明。
在外面有了更广阔的天地,过上更好日子的人,才不会眷念这个贫困闭塞又寒冷的破村子。
然而,当连胜找到了那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村子,花费了好大功夫爬上半山腰后,却开始对着山上那几座已经接近荒废的瓦屋发呆。
何谓不毛之地?
连胜曾经无数次在名著和小说里读到过这个词汇。
它们有时是作者笔下荒漠里的废墟,有时是无垠星河里一颗无人的星子……
但此刻,连胜看着山上的废屋,再看看屋前荒凉到枯草都没有几根的结实冻土,脑子里只能浮现出“不毛之地”几个字。
站在这里,站在冰雪覆盖、寒风凛冽的“上村”前,连胜眺望着半个山区的美景。
这里的风景确实美不胜收,完全融入了自然。
网上对星落村的赞誉极多,网友们都说这里是“大自然留给人间的最后一片净土”。
但留下这片“净土”的代价呢?
远处开凿在峻山腰间的路,一旁是陡山峻岭,另一旁是悬崖深涧,路旁新修有引流山泉的水渠,它只有一米多宽,却从入口一直绵延到远方的广袤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