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城外寻了一块地,搭起房子,摆了三百台双人踏板织机,挂上了惠民纺织厂的牌子后,便算开张了。
大纺车造了不少,原料也足够,只等纺织工上岗了。
杨瑛贴出告示,看到只招女工,包吃,月钱2000—4000的待遇后,许多妇女便来询问。厂里只招女工,这就不怕被人说闲话。家里的孩子家务事有老人帮忙,自己若也能赚这点月钱,那家里的条件就能改善许多。
而且月钱最少两千钱起啊!现在兖青两州的粟米已降到八十钱一石了,两千钱那真不低了!
怀着这样的心思,不少|妇女成群结队地来城里,询问进纺织厂的事。杨瑛考虑的也周道,虽说只包吃,但其实是建了宿舍的。也就是说,如果家离着比较远,也可以住厂里,宿舍不收钱,三餐也包了。
一听这条件,这些来应聘的姑娘都*高兴疯了。纷纷回家,将亲戚拉来打工,没几日时间,便招到了七百多人。
纺织厂里用不了这么多人,但杨瑛还是努力给这些妇女安排了工作。如果暂时没安排上的也不用难过,登记下,反正这纺织厂不可能只开一家,还是要再开的。若是愿意先培训起来的,也可以留下学习。
钱是没有了,不过食宿是包的。
这好的条件,不留下是傻子!
杨瑛民望很高,她说的话能有假?说还要再开纺织厂那便肯定要开的!不若留下先好好学习,等厂开起来了,也好快些上手不是?
要知道,纺织厂是计件制,底薪两千,一匹布给三百钱。两人合力做的,就是一人150钱。如果手脚足够快,动作足够熟练,两人两天就能出一匹布。刨去每月休息的四天,那么两个人每月最少能出13匹布,那就是1950钱!
这可了不得啊?!在家里闲着的娘子能一月赚这多钱,那还不得将腰杆子挺得直直的?必须得留下学啊!
第74章 .当妈了杨瑛:原来当妈这么辛苦……
纺织厂顺利地开张了。
改进了生产工具,工人到岗半月后,产量开始提升。
惠民织布厂如今有织布机三百台,大型纺纱车十台,每天能产布料一百四五十匹。这点产量,放在后世那根本不够看,可在这个时代已是超吓人了。要知道,一个熟练的纺织妇女,在家用旧的木织机,也要四天这样才能出一匹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