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现在看的,是他托谢主编特意带来的,自己多年来的工作手札,可以说是他的心血所在。
说起来,虽然进入四海书局小半年,但实际上之前林姝戈和这位老先生是没什么jiāo集的。
他们都是翻译科的,负责领域却不相gān,再加上雷老体弱,胡主编体谅他,许多工作都让他在家完成。
因此这么久了,林姝戈对他的印象也不过是位留着胡子的清瘦老人。
这次因缘巧合,林姝戈与他算是合作了一回。
那日谢主编回来,便问她愿不愿意去探访一下雷老。
“雷老是想要自己见你的,但是有医嘱不能下chuáng,被我阻止了。”
他给林姝戈介绍了雷老的生平,听得林姝戈有些咋舌。
前头说过,四海的大老板是国内第一批的留学生,而雷老,正是与他同批留洋的,和大老板既是同学,也是好友。
只是两人志向不同,大老板回国后兴办实业,身体力行的践行实业兴国的理念。而雷老则一心扑在了学术上,全力jīng研先进科学技术。
两人互补互成,雷老不接触经营,却拥有四海实业里不少工厂铺面的gān股。十几年前他生了一场大病,察觉脑力不如从前,就退回家中疗养。
但他本身闲不下来,又深觉国内外技术水平差距鸿沟,便从研究转向了引入,想要打破国内外技术壁垒。
他年轻时就有翻译的基础,这时候重新捡起来倒也不算吃力。他翻译了几本外国理工学著述,发觉如果只有他一人,那穷尽一生也不过能译出寥寥数本,于是他与好友商量,才有了十年前四海书局的创立。
而书局初期的藏露头角、异军突起,更是离不开这位如今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老人。
林姝戈慡快的答应了。
不止是出于照顾老者,更多的,是听完谢主编的话后,林姝戈自己也对这位经历颇传奇的老人产生了好奇。
等见了面后,林姝戈就更对这位老人有好感了。
他算不上温和,相反十分严肃,他和她聊的,大多数是翻译上的专业问题,在某些林姝戈原本认为可大可小的范围里,他甚至属于chuī毛求疵。
可是林姝戈也明白,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才是大家风范,和他聊一下午,她的收获比单独研究要多得多。
她意识到自己过去是闭门造车了,于是回到四海书局后,她也经常去信与雷老jiāo流。
由于翻译同一本著述,很多林姝戈自己没有注意的问题慢慢浮现出来。
雷老是位严师,但同时也是位很耐心的老师。于是林姝戈进步飞快。
等著述结尾的那天,雷老出院了,他亲自到书局来,问林姝戈愿不愿意正式当他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