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故乡明月 > 第72章

第72章

来老板只是与糜海仓核实了大哥来辉文和他jiāo待过的有关事项,重复了支取银两手续和存下的银两的利息等,就开始给他介绍起马伯韬这个人来。

马伯韬,梁州府人。早年留学日本国,并在日本结识了中山先生,被其「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宏愿所感召,毅然回国加入同盟会。

这些年,以商人身份游走在安庆和冉州,联络各界爱国人士开展推翻帝制活动。

在冉州有一批包括来辉斌在内的钱庄、陶瓷、茶叶商人团结在他的组织之下。

听来老板这么一说,糜海仓想起了和父亲一起剖开竹签时见到过「马伯韬(略)」的字样,轻声问来先生:“马先生是否还有个兄弟叫马伯略?”

来老板告诉他:“当下涉及到人的问题知道的越少越好,必须知道的,我们会事先告诉你。而且,自己知道的也非常有限。”

在来先生与马先生联系的空档里,糜海仓的脑子快速闪现这一段时间那些看似蹊跷的事。

从盘龙寺住持鉴济大师的先知先觉,到管家阿贵父子的yīn险表现,从神秘竹签的明示、暗示,到来老板兄弟的明里、暗里的支持,他感受到了其中的复杂,当然也感受到了自己于家庭、于国家的责任。

他开始理解父亲经常和他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味了。

晚上的宴会一看就知道是来先生和马先生早就沟通好的。来先生和马先生都是带着夫人一起参加了,另外还有马先生的一个朋友也是带着夫人光临的,想来这种安排是要给客人一种家宴的感觉,也是特意制造一种随意的气氛。

作为主宾的糜海仓和莅临晚宴的三对夫妇都是第一次见面,虽然相互没有多少戒备心理,但毕竟都人到中年了,总体上还是理性多于感性的,寒暄和礼节礼貌性的环节,除了握手、自我介绍和相互敬酒之外,也不可能再有新鲜刺激的举动了。

随马伯韬夫妇赴宴的正是要卖冉州城里一所大宅子的主人姚崇炜夫妇。宴席后面的话题是围绕着那所徽派风格的宅第展开的。

姚崇炜向糜海仓粗略介绍了家族和宅子的基本情况。

姚家做茶叶和瓷器生意到姚崇炜他们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