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曲东博一群人,就跟着人群,参观了一下避难所内部的构造。
避难所总体呈圆形,分为三层,据说这种构造最为抗震,当然,目前好像这项功能没有起到什么大的作用。
地下一层主要是各种公共设施,吴永翼正在前头滔滔不绝的介绍。
他是避难所的总负责人,基本日日都在此处指挥工作,所以对里面的情况最为了解。
“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都到位了吗?”曲东博插嘴问了一句。
“有,基本都是原先医院的医生护士,那位,是原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的主任医师梁主任,现在是他主要负责救助站的工作。”吴永翼指着不远处一个穿着白大褂的中年医师道。
救助站是整个避难所一层最核心的地方,顺着吴永翼手指去的方向,陆沁看见梁医师正指挥着一些年轻的医护摆放东西,多数的一些小型的仪器。
避难所处在地下,有义务电力尚未恢复的缘故,有些昏暗,救助站是避难所唯一一个亮堂的地方。也不知道从哪找来了柴油发电机发电,专供救助站使用,毕竟很多仪器离不开电源。
小型仪器肯定是够的,但那些大的jīng密的医疗器械,一定是不能再用的了。
可惜医院那些价值不菲的仪器,如今都成了废铁。
从各大医院搜集过来的这些仪器都被一一搬进来,这些仪器如今都是珍贵物品。在没有恢复生产前,能用的也就只剩这些了。加上电力不足,救助站的规模,也就和原先的社区医院差不多。
见救助站实在是忙乱,他们也就没再进去打扰,只是远远的看了看就离开了。
经过供水站和救助站,就是出于一层西南角的食堂。
食堂是归公家所有,暂时做得东西种类也有限,主要是给那些参加了救灾工作的外聘人员提供食物的,譬如之前的扫雪工作,每日供给就是二两馒头和一两土豆;譬如救助站的医生护士,则根据级别发放食物,最好的甚至会提供肉食和蔬菜。这些人员统一发放饭票,只要凭票就能在食堂领上食物,也算方便。
偶尔会有多余的食物,食堂也会根据市场价格,开放给其余想要打饭的人。
当然,食堂做饭的师傅也算外聘人员,其中一个胖子,还是安图县某家星级酒店的主厨。如今只是做些蒸馒头的工作,有些屈才。而且食堂的工作工资并不高,和普通扫雪工人一样,但食物经过他们之手,多多少少会揩点油。
只要不是很过分,并不会计较。能吃饱是肯定的,如果运气好,当天做得蔬菜肉食没有完全卖完,还可以以低价内部购买。所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避难所食堂师傅的工作炙手可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