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光冯老爹,村里其他人也听说了这事儿,街边的议论,也渐渐从之前讨论老林家日子好过,变成了关于汪洋的话题。
先是开了全村的先河,找了陈教授搞那个什么科学种植,后来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来了城里的人,还专门采访,拍照。
难不成,这汪洋在村里种地也能种出花来了?
所有人都带着三分眼红,七分怀疑。
恰好马桂兰出门,听见了街头老三媳妇儿的议论声,不禁凑了过来问:“老三媳妇儿,你们在说啥呢?汪洋?老汪家那没出息的儿子又闯祸了吗?”前两天,汪洋家梨滞销的事儿,马桂兰他们可都听说了,心下偷着乐呢。
这汪洋,还真以为自己种果树就能发财吗?完全就是做春秋大梦。
哪像他们家徐虎,开厂子,那才是真正的大生意,下地的活路,那都是下等人才做的。
所以马桂兰此时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根本没把汪洋放在眼里。
那老三媳妇儿见到马桂兰,嘴角一勾:“桂兰啊,汪洋可不比你们家徐虎,听说徐虎又要开分厂了?还缺工吧,我家那小子这几个月一直在家闲着,你看能不能和虎子说一声,把我家那小子给塞到厂子里去。”马桂兰洋洋自得,因为徐虎,她们老林家在村里的地位可是提升了不少。
“行,一句话的事儿,不过,你们刚说汪洋咋了?”见马桂兰答应了,老三媳妇儿喜不自禁,这才说起汪洋的事儿。
当她提起汪洋和城里来的人之后,马桂兰
却一撇嘴,满脸不屑地说:“那汪洋就是个窝囊废,他能认识到城里的人?我看他就是随便找的人来装样子,他家的梨,绝对一个都卖不出去。”马桂兰冷声嘲讽,周围的其他村民也都跟着应和。
毕竟现在的汪洋根本啥都不算,哪像马桂兰,准女婿在镇上开了两个厂,家里有钱的很。
他们一个个都说汪洋这小子就是瞎闹,这样下去,不但一分钱卖不出去,还迟早会搞得他家里钱全部亏掉。
村民们个个幸灾乐祸,觉得汪洋特立独行,就活该倒霉。
可谁知,他们正聊着呢,几辆皮卡车就从村口开了进来,皮卡车上面还贴着牌子,阳街网!
村里很少会有外来的车子,过往村民都聚了起来,一个个盯着那阳街网的车发愣,这几辆车是来干什么的?
眼看着那车直接往汪洋的家里开去,所有人都怔住了。
难不成……这些车是来找汪洋的?
冯老爹也混在人群里,他瞪着眼,吃吃说:“阳街网,好像上午那些来找汪洋的城里人,就是阳街网的,那些车,难不成是来网杨家运梨的?”那么多车,还不得运走一两万斤梨啊,这才多久,居然就能卖出去这么多?
而且汪洋的要求可不低,一斤梨至少要卖到三块二,卖出这么多梨,他老汪家,岂不是一下子就能赚一二十万?
所有村民都不肯相信自己的眼睛,人群中也不知谁喊了声:“去汪洋家看看,到底是个啥情况。”“这才多长时间,就把梨全都卖出去了,他老
汪家这一次还不得发大财啊?”马桂兰脸上挂不住,讪讪说:“你们别瞎想,说不定只是来看看的,三块二一斤,这么贵,谁会买啊。”但眼瞅着村民们全都往汪洋家去了,她也终于忍不住好奇,跟着大家伙一起走了去。
此时,早已接到消息的汪洋正在村西头和于倩交接,让司机和工人们摘梨搬运呢。
那么多的梨,一车一车装走,看的汪洋心里一阵美滋滋的。
他笑吟吟地对于倩说:“没想到你们阳街网的效率这么高,这才多久啊,就卖了一半出去。”于倩摇头一笑:“不是我们阳街网效率高,主要是领导们重视扶贫项目,这是上头领导专门拨款购买的,先买下来,再由我们直接卖掉,你家的梨,品相好,味道好,肯定好卖,说不定以后还能成为我们阳街网的招牌。”于倩当然也高兴,他撰写的百丰村梨树的稿子,得到领导们的赏识,也成功引起了群众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