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里常家的家底好比滚雪球一般增长,便是在瞧不清自己几斤几两,在这般巨大的差距面前也歇下了怨恨的心思,只有一腔悔不当初罢了。
*
诸般事宜安顿好之后,时序已经来到了最为炎热的五月中旬,在吴氏满心欢喜地张罗之下,于掌柜终于禁不住老妻与爱女的软磨硬泡,松口应下了两个小辈的这一桩婚事。
不过这老头到底是瞧这个准女婿不顺眼,谁能想到当年不过是贪安逸给自己招来一个伙计,如今倒把自己的宝贝闺女赔了进去?
于夫人生怕这丈夫再拿乔惹得诸人不快,桌下的手悄悄地落在丈夫胳膊上,狠狠地掐了他一把,惹得于掌柜再也不敢多说,一场纳吉礼宴到底算是皆大欢喜地过了去。
只等吴氏与于夫人慢慢筹备儿子的聘礼与闺女的嫁妆,来年chūn上给二人准备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
常瑛自然也没闲着,大半jīng力都落在夔州的常家香坊之上。
不同于松阳这个小小的县城,想要在夔州把自家铺子的声音做大做qiáng可不是那么容易。
幸好她有前世多年的积攒,灵感好似活泉一般源源不断,使得常氏香坊的香料层出不穷,叫人应接不暇。
加上佛诞日里一举打出的声名,年底盘账时常家香坊的收益竟然比预期还高出不少。短短八个月的时间里,入账数额竟然达到了三万两。
抛出各项成本开支,按照早早便定好的分成规则,小姑娘足足拿到了两千两七百两银子。
一叠一百两的银票,捏在手里亦是厚厚地一沓,让她欢喜地笑弯了眼睛。
这无疑是对去年她执意来夔州开辟铺子的最好回报,也让冒着风险跟随她前去打拼的聂三娘与徐掌柜尝到了甜头。
不等常瑛开口说出自己今后的打算,二人便已经盘算着下一步要把铺子开向何处了。
古丽头戴着面纱,适时地给正高兴的几位掌柜奉上热茶,身后还跟着一个八九岁的女孩,捧着糕点走到了常瑛座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