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而中丞大人房谋杜断,已然于昨日查明事情真相,亲令逮捕赵朗入狱,只是尚未宣判他的罪名。”
“今日我等在此陈情,也是为了重罚赵朗,以正风气。若是诸君同有此忧,同怀此愤,请在此书下你们的姓名。”
“以此来告诉州府,重罚赵朗,以正风气!”
她再次挥动手上的纸张,衣袍迎风而舞,猎猎飞扬,听得群情愈发激愤,顿时便有学子一窝蜂地上前,提笔落下自己的名字。
更有甚者直接咬破手指,一血支持重罚赵朗,为赵朔夫子鸣冤。
常瑛挨个向落下笔墨之人抱拳道谢,郑重地谢过他们出手相助。
直到暮色四合,围观的书生终于写完了联名书。小姑娘珍重地把那几张满满当当的宣纸收好,上前走了几步,去搀扶赵恪与宋先生起来。
扫视了一眼这冰冷无人的州学大门之后,她的眼底闪过一丝失望。
今日州学学官没有来,州府衙门同样没有出面,看来周大人果真尚未表态如何处理赵朗,局势尚未明朗之前,无人愿意做着出头的椽子。
不过,有些事情不是他们不愿意做,常瑛便会放弃。她会主动采取行动,一点一点地bī着他们做出决定!
次日一早,周大人头疼不已地醒来,便看到师爷一脸歉疚地赔笑。
他的额角顿时突突地跳起来,直觉没有什么好事。果然,当师爷小心翼翼地捧出那一摞联名书之后,他顿时觉得眼前一黑。
赵朗的事情确实板上钉钉,罪证确凿。可他之所以借着朝廷对举人的庇护,没有当众宣判赵朗的刑罚,也是出于对赵家对赵二老爷的考量。
可没想到,现在赵家那处搬出赵明来斡旋,可是赵恪这一方,竟然开始胆大包天的煽动学子,联名上书!
他堂堂一个正三品大员,竟然要在这种事情上来回受两边的夹板气,天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周中丞心烦意乱地翻了翻那几页密密麻麻的联名书,不用去看便知晓现在那群学子乱成了什么模样。
师爷给他奉了一杯热茶理气,见周大人呼吸平顺了,这才补充道:“那……那送来联名书的小姑娘还说,他们明日还会再送来新的联名书,直到中丞大人做出严明公正的裁决。”
啪——
瓷杯被重重摔在桌子上的声音突兀刺耳,周大人的脸色发黑,隐有怒容。
师爷并不敢打扰,看着东家闭目吐纳,平复心中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