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倒好脾气。”赵恪默默地帮她捡拾,有些不满地盯着那辆一路横冲直撞的马车。
“这有什么好生气的?”常瑛埋头数钱,轻轻抛了抛那足足三十几枚铜钱之后,脸上并没有什么不快,“这人今日能如此张扬,来日自然少不了自讨苦吃的时候。”
区区一个小丫头,常瑛一心带着常家过上好日子,并没有把对方放在心里。
或许是被她这淡然的态度影响,赵恪亦是收了心头的那一丝不快,被常瑛拉着收拾了摊位,前去祭一祭五脏庙。
不远处买汤饼的婆婆摊前热气腾腾,香得叫人直流口水。
口袋了有了钱常瑛心情大好,利落地排出四个铜板,给自己和赵恪叫了两大碗汤饼。
那婆婆动作熟练,显然是做惯了的,没一会儿便端上来两碗香气四溢的汤饼。
这汤饼小摊朴素不起眼,味道却是极好。
劲道齐整的面齐齐地码在碗中,被那滚烫的汤汁包裹着,与码在上头的脆嫩小菜一起,组成了一种夏日里难得的清慡,足矣告慰他们劳累了许久的身体。
常瑛埋头苦吃,幸福地几乎要落下泪来。
天知道这些日子她日日稀粥野菜糙面窝头的吃着,是多么想念这一碗简简单单的素面。
第7章 快乐花钱赵恪眉眼间虽瞧不出什么,可吃饭的速度却是一点不慢。
吃罢这顿来之不易的饱饭,二人悄悄点了点在箩筐里背着的那包铜钱,眉眼上是掩饰不住的喜色。
一连辛劳了几日之后,到底没有被辜负。这包里的铜板足足有一百六十余枚。
刨除帕子与团扇的成本与今日缴纳的摊位费,他们这赚的,少说也有九十文。
须知眼下粮铺里上好的白面也才不过五六文钱一斤,普通人家里一年的进项满打满算也不过一二两银子。
这九十文钱的赚头,已经是叫人羡慕不已了。
当然,对于常瑛来说还远远不够。
家中过冬的粮食还没有着落,那三间破屋还不知道能不能抵挡今冬的大雪,常父常母常年劳作身体早就不胜当年,甚至还有那被她半哄半骗拉过来入伙的赵恪……桩桩件件,哪里不需要钱?
不过她也不沮丧。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桩一桩的做,既然眼下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始,那她自然要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