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走后,司马德戡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告诉兵器作坊的负责人好好招待杨晓之后,赶紧溜出骁果军营,跑去向皇上报告……
江都宫,成象殿。
面对各地雪片般飞来的塘报,杨广一筹莫展。
此时,山东、河北、河南一带,至少有三十几路起义军,大的如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高士达、窦建德集团,已分别聚集了近十万的人马,就连江都附近,都蛰伏着好几支中等规模的起义军,比如杜伏威、李子通。
要不是骁果军驻扎江都,他们早就打过来了。
朝廷的官军疲于征剿各路起义军,收效甚微。
随着天气渐寒,基本上,朝廷和义军之间,已陷入僵持状态,双方都在养精蓄锐,等待来年开春再战。
义军可以“猫冬”,但朝廷已经有些僵持不起,之前杨广三征高丽,耗费了大量军力、国力,如今国库空虚,每天供养数十万部队的财政压力可想而知。
呈上来的这些塘报,绝大多数都是向朝廷讨要过冬的粮草、亟需补充的武器、兵源。
鲜有捷报。
“圣上,司马德戡将军求见。”
“他来作甚?”杨广揉着脑袋,不悦道,之前杨晓说司马德戡是“弑君”的主谋之一,让杨广非常生气,本打算将其下狱,因为宇文化及的求情,才没有降罪于斯,不过杨广心里,对司马德戡还是生出了些许芥蒂。
“司马将军说,小晋王去骁果军营想参军,还要和秦叔宝将军在校场比武……”太监谨慎回答。
“嗯?秦叔宝?”杨广抬起头,他刚召见完从前线回来的秦叔宝。
张须陀和瓦岗军在荥阳连续作战,互有胜负,都有些打不动了。
瓦岗军之前攻占了朝廷的粮仓,他们不缺粮草,但张须陀这边的粮草则有些捉襟见肘,这才派秦琼来找朝廷要粮。
杨广明白张须陀的重要性,只要他能打败势力最盛的瓦岗军,其他义军,都会望风披靡,那些伺机而动的势力,比如,坐镇晋阳防卫突厥的唐国公李渊之流,也得掂量掂量,到底敢不敢反叛隋廷。
事实上,不久之后,张须陀的部队中了瓦岗军的埋伏,全军覆没,张须陀本人也被斩杀。
各地义军一看,隋朝的正规军这么不经打,气势更盛,所以明年,大业十三年,也就是公元617年,隋末农民起义真正达到了顶峰。
张须陀的这次战败,将为隋朝覆灭,埋下最大的伏笔。
杨广不是白痴,自然也深知这个道理,只得勒紧江都的裤腰带,从本就不富裕的国库中,特批张须陀三万石军粮,让秦琼押送回去,争取一鼓作气,击败瓦岗军。
“宣他进来。”杨广道。
不多时,司马德戡卸刀觐见,把杨晓去骁果军营,约战秦琼的来龙去脉,详细跟杨广汇报了一遍。
“圣上,臣本想阻止小晋王,又担心僭越之礼,故不敢专断,特来向圣上禀报,圣上也知道,臣原本只是个市井杀猪的屠夫,圣上慧眼识才,收留臣做您的侍卫,后来又加官进爵,臣之所以有今日,全赖圣上提携恩赐,臣对圣上、对皇室一族,绝对忠心无二,还望圣上明察!”司马德戡汇报之余,不忘再次表达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