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是走的知州幕宾的路子,那就不需要多高的官身了。
这样的话,还不如担任一下知州的幕宾,虽然不是朝廷体制内的官员,甚至不是官员,但有这样的履历,对她以后的前程肯定是有好处的。
而木析则在考察过马判官女儿的学识,品性后,默认了她跟在自己手下历练学习的事情。
木析对此可有可无,反正不过就是.调.教.一个下属而已,如果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拉来马判官的支持,或者不站队,那就是值得的。
这年府试的时候木析去监考了,重点关注了一下马判官的女儿,发现她学识确实是很不错,基础很扎实。这个年纪做到这样算是不错的了。
这次府试主要是许同知在管,木析确认了流程无误后便忙着自己事情去了。
之后木析把马判官的大女儿马瑶丢给自己的主薄手里当文员,算是主薄的副手。
之后不断的把她在各个部门里调动,等她大致了解过朝廷部门的运作后才开始重点培养她的才能。
在知人善用上,可能没有多少官员有木析这么会用人,她不仅仅是会用人,她还极其擅长调.教.下属,很多人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有什么天赋。
但是木析就是能很快发现,并且挖掘出属下的才能,然后把属下放准位置。
这也是为什么马判官要把自己大女儿jiāo给木析,并且不惜因此站队的原因了。
其实几个副官里,木析最想撬动的就是马判官,许同知跟胡同知都是其次。
马判官除了出身比其他两个官员差了点,但能力其实比二者都qiáng。
马判官是举人补官,一步步走到现在的。而许同知是三甲同进士出身,胡同知则是二甲进士出身。
许同知这个出身,顶死了也不过一个从六品州同知,被排挤到孟西州五六年,幸运的提了一级当正六品州同知,但实际上这已经是她的顶点了。
再往上走,同进士出身就是她的阻碍,除非功绩过人,或者上头有人,不然很难再往上走。
相反胡同知反而可能再往上走一步,她比马判官和许同知都好的一点是,她是纯粹的宁朝中原族人,而其他两者都不是,起码不完全是。
所以胡同知跟木析都心知肚明,本来朝廷和吏部是希望胡同知和孟西的知州能拿到权力的,孟西州知州被架空后,吏部则完全把希望放在胡同知身上。
本来的安排是,木析也在这里熬个□□年,然后配合胡同知拿到孟西州的权力,压下孟家。
毕竟当时那个情况,中原过去的官员在承安府里,只有寥寥几个官员拿到了实权,其中胡同知是孟西唯一一个拿到实权的。
自然是以她为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