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女尊之科举仕途 > 第124章

第124章

不过也许是木析提供的想法开拓了杨世芳的思路,次年的chūn季,她确确实实的发现了不少提高粮种的方法。

肥料,种植密度,灌溉方法,她甚至无师自通的搞出了循环农田,基塘农业。把鱼塘,养殖,耕田结合起来,循环利用,让水陆资源充分结合起来。

木析甚至觉得这种人才生在古代真的是屈才了,要是生在现代,一定能更好的挖掘她的天赋。

不过遇到她,既是杨世芳的幸运,也是她自己的幸运。

但是不等chūn季,搬过来的百姓吃什么就是她要思考的大问题了。

……

其实当初下放到地方之前,她就有认真的思考过,到底该怎么发展地方?

基层的工作难做,谁都知道,尤其是在底子薄,情况复杂,穷的什么都没有的古代基层。

在这里当官,从无到有的发展,实在是太难了。

唯一的好处是她是知县,她拥有一县内全部政策的决定权,只要不违反朝廷的大致方向,她想怎么样都没人管她。

但就是这个大方向麻烦。

如果是在现代,要发展地方,每个现代人多多少少都知道一点,比如想要富,先修路啊,再比如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安排百姓就业等等等等。

但古代,后面那一点首先就被pass掉了。

你在重农抑商的古代当知县,居然让治下百姓都别种田了,先去当工人,去经商?

怕是脑子有什么问题,嫌自己官当得太舒服了?

哪怕抛开政策因素,这一点对木析来说也不可行。

古代重农抑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民以食为天,在粮食产量不高,劳动力不足,耕地也不算多的古代,至少在木析辖下的文岭县,真的抛开地不种,先发展工业,那她就死定了。

都别说她有没有那个推进工业时代的本事了,首先遇到什么旱季,外面买不到粮,她手底下的百姓全都得饿死。

所以木析思来想去,一直都没找着把底子薄的文岭县发展起来的办法。

也是直到下乡那三个月,她才慢慢的有了一个不算成熟的想法。

文岭县的青山绿水,破碎地形,这是阻碍文岭县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原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