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明显感到高二比高一要难带,这班上一大半都是女生,又来自不同的几个班,自发地组成小团体,几乎每天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矛盾。大状况没有,小情况不断。她处理了这件又处理那件,jī毛蒜皮,烦不胜烦,还极大地占用了她本该放在教学上的jīng力。
李老师叹了口气,试图从同事那寻求经验和安慰,问对面桌的老傅:“傅老师,你们三班有没有这种情况,您都是怎么处理的?”
老傅不紧不慢地端起茶杯,抿了口浓茶,咂着嘴道:“我们班还算好。”
李老师点了点头。
坐她后桌的是二班的徐老师,年纪也不大,平时是个不饶人的性子。此时听她抱怨,探起身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接话:“小李你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带个快班省多少心啊,学生学习主动性qiáng,都不需要你操心。就这样你还有不满意?”
“你不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李老师道。
“你啊就是矫情。那要不咱俩换换,你来带二班。我们理科班,没多少女生,你说的那些问题都不存在。怎么样?”
李老师gān笑一声,随手拿起不知道什么时候放在她桌上的一份通知,敷衍地道:“你就饶了我吧,你那个班我也是没本事带的。要是把我换到高一去我倒是愿意……哎,这是什么通知?”
徐老师伸头看了一眼,意味深长地拍了拍她的肩膀:“中午才下的通知,总校诗词比赛。小李啊,你们文科班大放异彩的时候到了啊!好好表现!”
……
每年秋天,总校都会组织一些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往年办过歌唱比赛,也办过球赛,但办来办去都是那几样,没什么新意。不想今年竟是弄了个新鲜的,准备组织一次高中生古诗词比赛。
总校领导对于这次比赛似乎还很重视,想了口号、立了规则、设了一二三等奖项、还下了正式的通知,弄得很是像模像样。
通知里要求北邺的三所高中都参赛,此外还具体规定了每所学校的参赛名额。
其中分给一中的名额是十个。
校领导对比赛的一等奖是志在必得。
为了选拔出最得力的十个人去参赛,也为了彰显出对此次比赛的重视,学校不但自己出试卷,在高一和高二年级搞了次全员性的诗词摸底考试,还把十月份定为了学校的“诗词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