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我看过这本书。」
(主讲人停顿)
不只如此,她接着说:「我家有三本。初版第一刷英文版,初版第一刷德文版,还有最新的版本──不是这一本,」她指着我的书,「比这一本再旧一些。」
然而,更惊人的是:莎拉表示她的爷爷认识弗朗克.鲍尔──照她的说法,他们是战友。
这简直叫人不敢置信。
于是她开始说那几个「我听了几百遍」、「简直倒背如流」的故事。
(切换下一张投影片,一名身穿囚衣的男性)
这是莎拉的爷爷,马克思.柴斯。
我拜访了莎拉的父亲和叔叔,从他们手上取得一些相关的文件,大略整里了马克思.柴斯的经历,在此简要说明:马克思.柴斯于一九四五年作为战俘被送往英国,在此之前,他服役于大德意志师。一九四四年在战斗中受伤,被送往后方医治,伤愈后他并未回到原来的部队,而是被派往法国。法兰西解放后,被俘虏的柴斯先后在几个临时战俘营间来来去去,最后被送往英国。
按照莎拉的奶奶反复提及的罗曼史──让我省略细节──战争结束后柴斯并未即刻被释放,而是被遣至农家劳动,也是因此才与农场主人的女儿──莎拉的奶奶──相恋结婚。柴斯从里在英国落地生根。
柴斯先生的遗物大多由莎拉的叔叔──班杰明.柴斯先生,我们就叫他班吧──收藏,班是花最多时间陪伴柴斯先生的人,他提到自己的父亲生前持续和德国的亲友联络,到了晚年都未曾间断。
班提到柴斯先生有个兴趣:搜集明信片。他的某些亲友似乎深知这一点,柴斯生前总是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明信片。
在班的同意之下,我们搬走了那几箱明信片,一一记录寄件人姓名以及寄送地址;柴斯先生收藏十分可观,整理起来煞费苦心,幸运的是我们很快得到了回报。首先,我们挑出了所有以德文书写的明信片,其中有超过三十张署名「弗朗克」!虽然没有一张明信片写上发件人的姓氏,但是我们对照了笔迹,大致确认了这些来信全出自同一人手笔。只不过,我们接着又遇到了麻烦,那些明信片的寄件地址来自世界各地,鹿特丹、加州、圣彼得堡、哥本哈根等等,只有极少数来自德国本地;我们一一查找了寄件地址,几乎全来自旅游名胜和旅馆,再对照了寄件时间,显然这位「弗朗克」一年去外地旅游一到两次,这些明信片多半在复活节长假和圣诞假期寄送。
这一条线索断了,我们只得埋首纸片堆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