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柏桦唐诗三百首 > 181 同一个月亮,不同的祈祷

181 同一个月亮,不同的祈祷

拜新月 李端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这首小诗写少女拜月之事。看上去似乎很简单,实则呕心沥血、精细描绘也。无怪乎,有评者说,古诗中常常有些短小篇幅,言少而情多,含蓄不尽。

诗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形往神留,动人心魄。李端的这首《拜新月》即其一例。闻一多说:古诗在这段时间早已绝响,李端又重整旗鼓创出新的境界。

且看这境界如何出

来。

首二句,“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少女在寂寂浩渺的夜色里,见月便拜,其中有多少心事,多少幽思要托之明月呀。而开帘便拜,动作如此迅捷笃定,也可见这少女一颗虔诚之心了,她似乎十分坚定地要去作一番祈祷。“开帘”“便即”这四个字用得颇有精神,读来气韵流畅,谐于唇吻。少女迫切的祈祷之心已尽在这二句中了。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这二句诗可当“俱妙”

二字,诗人以极细的笔触将少女月下喃喃倾诉、祈祷之情态相当精确地再现出来。“细语”的少女在说着什么呢?在说着她内心的秘密。这是一个关键之处,如诗人直接说出秘密就将使诗意顿时死去。然而李端的确是会写诗的人,他当然知道只用“细语”二字足亦。留下一个空间,一个说的什么细语的空间给读者去想象。既然是细语,当然也不愿让人听闻。而这时正是寂寂空庭,阒无一人,少女的

秘密除了她本人喃喃低述,自己知道外,更是“无人闻”了,只有寒冷的北风吹动着裙带。末句虽是纯客观描写,殊不知诗意正是从客观和具体中飘然而出的。

少女内心的绵绵思绪似乎就从那风中的裙带间渐渐流出。

这位中国唐朝少女的月下祈祷,也使我想起德国诗人里尔克一千多年后所写的另一首诗《少女的祈祷》。在此且不妨抄录如下,让读者做一个参考比较,也算是自有一番兴味吧:瞧

,我们的日子多么局促,夜晚的闺房令人生畏;我们全都那样笨拙地想攀取那红色的蔷薇。

玛利亚,你要温和地对待我们,我们是靠你的血开出的花,只有你才能知道,憧憬之心使我们多么难过;这种少女的心中的痛苦,你自己早尝过它的味道:虽然觉得它好像是圣诞节的白雪可是却完全有烈焰在燃烧……唐朝少女与德国少女的月下祈祷是不同的,前者安静、隐秘、含蓄;后者,火热、响亮、坦白。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