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杜甫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动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诗题中有“舞剑器”三个字,即跳剑器舞的意思。那何谓“剑器舞”呢?
这里我们不妨略说一二,以广见闻,尔后再回到诗歌本身。
按载,唐代的舞蹈大致分两类,即健舞和软舞,前者刚健,而后者轻柔。
当然,剑器舞就属健舞一类。司空图《剑器》诗中说:“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由此可知,剑器舞乃是当时的女子穿着军装的舞蹈,而且以公孙氏的舞蹈最为著名。这种舞蹈
舞动起来雄健刚劲,赫赫有威,晚唐郑嵎《津阳门诗》中有说“公孙剑伎皆神奇”,自注曰:“有公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雄妙。”正如杜甫在序中所说,他在大历二年(767 年)十月十九日于夔州长史元持的家里看了临颍李十二娘的剑器舞。杜甫当即为她的舞技所震惊,问她跟谁学的,她回答说是公孙大娘的弟子。这一回答使杜甫顿时思潮翻涌,眼前的舞蹈仿佛让他又回到了儿童时代,他想起了六岁时在郾城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时的情景。时光也仿佛等待了五十年(当时他已五十六岁了),就为今夜,为一首诗而获得了时光的意义,抑或生命的意义。如前所述,老杜一生不仅饱经沧桑忧患,而且此时已是多种疾病缠身,来日不多了。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时期,仍在努力地感受生活并发而为诗。他就这样在他生命的暮年,在川东的最后几个秋夜,一气鼓荡写下这首“豪荡感激”的大诗。
仅仅是一瞬间,他回到了开元盛世,回到了他六岁时的一个场面。现实(李十二娘)与回忆(公孙大娘)让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