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我的能力其实也不差,领导怎么就不给我个机会呢?要让我上去做,肯定不会比谁谁谁差。这个“谁谁谁”,或许就是他们这里刚提的一个年轻主管。
或者说,谁谁谁啊,其实跟我也差不多,也就是机会好,轮到他了。真是踩“狗屎运”了。
还有的人说,那天领导来检查,我们主任叫了谁谁谁去代表我们汇报,领导一听很满意,回头就提名他升职。唉,能力强不如机会好啊。那天要让我上去,说不定就是我了。
这些话,说得对不对呢?对的,因为人家确实是机会好。但反过来问一句,这么好的机会,怎么你就老是轮不到呢?人家得到的机会,你知不知道背后付出了什么呢?
有句话,叫作“要做CEO,先有CEO”。这前一个CEO,是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的缩写,这后一个CEO,第一个C代表“能力”(Capability),第二E代表“曝光度”(Exposure),第三个O代表“机会”(Opportunity)。你要想做CEO,就得有能力,就得提高知名度,还得有机会。也就是说,争取机会,是可以和能力及知名度相提并论的,是一样的重要。这就像有句话说的:“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你不要光看着人家运气好,其实也是努力的结果。因为他能力强、水平高,运气才会那么好,机会才会那么多,这就叫“强者运强”。为什么机会总是轮不到你,不是上天歧视你,说到底,其实是你做得还不够。
机会还跟能力有关?是的,确实是的。
唐朝时,有个著名的宰相,叫马周。这马周的职场之路很有意思。他踏入职场,前十几年一直混得很不得意,连县里的一个小官都保不住。后十几年呢,一路高歌猛进,一直升到了宰相。这里的转折点,就是他得到了一个机会。而这个所谓的机会,也许在常人看来根本就不是个机会,这机会是马周自己“创造”出来的。
马周是山东茌平(今山东茌平县茌平镇)人,出身贫寒,但从小就喜欢读书,很有学问,也很有见识。二十来岁,他就到博州做了一个县学助教,大概相当于县高级中学里的教师吧。但马周这样可以做国家栋梁的人,让他去做一个中学老师,他当然觉得很委屈,平日就喝喝小酒,发发牢骚。终于有一天,马周喝得酩酊大醉,还耽误了工作。领导大为恼火,狠狠地斥骂了一顿。
马周这人呢,本事大,脾气也大,当下一甩手,老子不干了。辞了职,一个人跑到京城长安,寻找机会。这个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北漂”。他想,我这么大本事的人,长安才是我的用武之地。
但北漂的日子也不好过。马周虽号称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但此时一无政治靠山,二无显赫家世,三无财势后援,到了京城,囊中羞涩,举目无亲,穷困潦倒,成天泡在一家小酒馆里,几两小酒,几碟冷菜,就打发了一天。后来他终于通过人介绍,到中郞将常何家里,做了一个门客。所谓的门客,相当于常何私人所雇佣的一个临时工,做些抄抄写写的东西。
当时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刚做皇帝不久,励精图治,于贞观五年(631)下了一道命令,要求五品以上的文武百官,上书讨论治国得失,并且要求书面写出具体意见。常何是个武官,因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了大功,才担任了禁卫统领这样重要的职务,其实对治国理政并不太懂,要他上书论政,可把他难倒了。常何灵机一动,想起家里那个叫马周的门客,似乎很有学问,平日也喜欢议论**,就让他写几条交上去吧。说实话,常何对马周也不抱大的希望,也就是应付一下的意思。反正他这样一个武夫,皇帝对他也不会有什么要求。
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想,这是他们当官的事,我一个喝地沟油的命,何必去操着***的心。但马周听了之后,他想的是,可不可以把这个变成自己的机会呢。于是,他就花足心思,把平生所学全用出来,整整写了二十多条,全是“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干货。见马周写了那么多,常何倒有点犹豫了,别是这穷书生信口开河,忽悠我吧?马周急了,这对策要是在常何这里“肠梗阻”了,那我这一番工夫岂不是全白费了?于是很诚恳地对常何说,皇上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将军您怎么能辜负皇上的一片苦心呢?我写的这些,于国于民都是大有益处的,皇上只会奖赏你,不会处罚你的。常何听了,就把马周的这二十几条治国策略送了上去。
唐太宗一看常何上的奏章,精神为之一振,那绝对是真知灼见啊,一条条全说在了点子上。唐太宗当然清楚,常何一介武夫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就把常何叫来一问。常何是个实诚人,也知道在唐太宗这样的明君面前是说不得假话的,于是便实话实说,这是他的门客马周所写的。唐太宗想不到民间还有这等人物,
说,立即让人把马周找来,我得跟他聊聊。接马周的人走了不一会儿,唐太宗就问,马周到了没有?马周到了没有?就这样,一连催问了四次,马周才来到唐太宗面前。不是马周有意怠慢,是唐太宗实在太想马上见到马周了!
马周见了唐太宗,那真是遇上了知音,向唐太宗详细、全面地论述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见解。唐太宗大为欣赏,立即留用在门下省,成为皇帝身边的要员。而常何也因为举荐马周有功而得到了三百匹帛的赏赐。
从此之后,马周的才能得到尽情地发挥,职务也是青云直上,不过十多年,就官至中书令兼太子右庶子,相当于宰相,深得唐太宗信任。就连死后,也陪葬于太宗陵墓昭陵。马周的这段风云际会,也成为天下书生的一个梦想,李贺的《致酒行》诗说:“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