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妈
2015年11月20日,学校秋游,女儿又带回来一只小白兔。说起来,这不是她第一次养兔子,2011年春节的时候,在徐州大伯家,她逛庙会也买回来过一只小白兔,我们开车带回了上海,才一晚就去了。我怀疑是因为徐州的房间内有暖气,上海没有暖气,它不适应寒冷的夜晚。我们怕女儿伤心,告诉她小兔子是为了自由偷偷溜走了。也许她有了一个小小的心结,也许只是因为白茸茸的兔子太惹人怜爱,在可以自己支配零花钱的秋游中,她用全部的钱,换了这只小白兔回来。
小白兔真是标准的小白兔,说它标准,是因为它符合童话故事中对小白兔的全部描绘:茸茸的毛,长长的耳朵,小短尾巴像个小毛球挂在后面,眼睛
粉红粉红的。女儿给它起名叫“雪儿”。
刚进家门的时候,雪儿还很小,好奇地蹦跶着四处探看,闻一闻、嗅一嗅,掌握领地动态。每到领地的边界,就小便一下以宣示主权。
女儿最喜欢将它抱在怀里,顺着耳朵向后抚摸。它便眯缝着眼睛,耳朵向后顺贴在身体上,似乎很享受的样子。不过要不了多久,它就不耐烦了,急着要跳下去。
有时候它也能安静地陪女儿看会儿书,那是因为,它被装进了凳子里。小时候它胆子小,不敢随意跳出来,只好趴在凳子边缘张望,或者自己在里面转圈圈、张望。
慢慢地,它长大了,开始变得调皮而且强壮,很难再抓住它,更是不让抱。虽说是只小兔子,牙齿挺锋利,急了就咬人。平时更是到处咬
,够得着的衣服、地毯、地垫、书本……于是,它住进了“豪宅”——笼子。
住进笼子也是不安于室,时时想逃跑。温暖时节,笼子放在院子里,我们隔三岔五地被院子里的动静惊醒,原来都是它“越狱”成功,在院子里撒欢儿。啃吃花花草草,打翻、打碎花盆都是常事。为了防止它屡屡外逃,笼子上先后加了两把“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