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急着发表见解,做个有见识的人
有见识是更高层次的聪明,有的人虽然聪明却没有见识,注定会埋没了自己的聪明,而有见识的人也能够看得更高、更远,不易被蒙蔽双眼。所以,比起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
没见识的人有一个共同点,即看待事物的角度仅仅局限于自己的眼界,而且时常自以为是,难以接受别人的观点。诚然,人人见识有限,更何况“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无人敢自称最有见识,但我们可以努力不要成为那个最没有见识的人。
没见识分为两种,一种是俗话说的没见过世面,一种是思想上的见识短浅。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会对一些不常见的事物大惊小怪,也不会稍微超出他的认知范畴就慌了手脚。而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不会对
与自己认知不符的事物心存偏见,相反,他会以一种包容接纳的态度去了解。
互联网时代直接造就了“碎片时间”“碎片信息”,堪称信息大爆炸,每个人都能够从互联网中获取大量信息,有些人便自以为无所不知,但一开口就露了馅儿。
一次,朋友小聚,聊起最近的一则新闻,“在广西灵山县,一名文身男因偷香蕉与当地村民起冲突,男子持棒球棍破口大骂,后遭村民围殴砸车”,一时间东北人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朋友斩钉截铁地认为,东北人就是这样蛮不讲理,东北人都是愣头青……总而言之,在他的认知中,东北人都是光着膀子,有大片文身,说话一口大碴子味。试问,他真的接触过东北人吗?即便接触过,他能以个别东北人的形象来代替所有东北人吗?“地域黑”就是没见识的一
种表现,以偏概全,还以为自己了解了全部。
听风就是雨也是没见识的一种表现,遇事不动脑子,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习惯性跟风。跟风现象在网上尤为明显,有太多不明所以就急于做判断的人。越是没见识,越是有着超强的表达欲,正是因为见识少,所以才会造成一种“我了解一切”的错觉。
朋友圈曾被一篇名为《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中学生平静做题——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的文章刷屏,许多人开始质疑抨击现有的教育模式,文中所提到的孩子们被网民称为“冷血的考试机器”。然而,就在几天后,当地教育局公布了事件的调查结果,在事发现场,学生们并不是像文中所说的那样无动于衷,而是在监考老师出现异常情况后第一时间找到了其他老师并告知情况。